第1509章 定策(2 / 4)

狩猎好莱坞 贾思特杜 2468 字 4个月前

简单来说,就是境外资本在中国内地设立全资子公司,再以全资子公司做壳进一步投资相关产业,以便绕过国内一些领域不允许外资进入的壁垒。

表面看起来,这种做法属于掩耳盗铃,实际操作中,却是可行。

这主要得益于当下中国的改革进程,很多事情,法律上不便立刻放开,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下面去尝试。如果搞好了,对国计民生有益,那就放上台面,正式通过。一旦搞砸,本就不合规,一道禁令下来就能重新把口子封死。

对于李总和覃总的疑惑,王氏兄弟等几个人脉比较广的却明显持不同意见。

王大等服务员上过一道松鼠桂鱼后离开,还看了眼不远处主桌方向,稍稍放低了声音道:“这件事应该没问题,”说着用筷子朝上示意了下:“锦书幕后,你们知道的,和上面关系太好了。而且,发行这件事,就算不放开,谁想做电影,也一直都不是问题,卡太死根本没用。”

海润的刘总等人附和着点头。

锦书系背后,就是维斯特洛体系,而维斯特洛体系与中国的关系有多好,看看这些年维斯特洛体系相关企业或者某个年轻大亨登录中国核心媒体的次数就可见一斑。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说发行,就算不放口子,实际上,发行仅限于国有制片厂这种事,八十年代就已经被破解。

无外乎花钱买厂标而已。

就像现在的锦书,虽然没有发行资格,但过去几年还是出品了好几部引起广泛影响的卖座影片。只不过,表面上,那些影片都是国有制片厂出品,仅此而已。

而王大看向主桌方向的意思,大家也明白。

锦书一旦拿到发行资格,现在合作还算愉快的中影,应该就有压力了。

中影集团去年成立,就是为了集结中国最顶级的一批电影资源做一个行业标杆,属于带着复苏中国电影产业使命的那种。如果今后被锦书甩开,差距不大还说得过去,差距太大,脸面就不会太好看了。

如果是其他民营电影公司,就像央视对地方台一样,一个个得喊爸爸,谁敢招惹,明里暗里收拾你简直信手拈来。但,对于锦书,如果正当业务上比不了,中影却也不可能从其他地方下手。

还是那句话,锦书实在特殊。

不过吧,大家想到这里,很快又觉得这不会是问题。

锦书幕后的某个大人物太会做人了,而锦书的几位高管,看看吴山霖与中影韩总的热络模样,显然也是很会做人的那种。既然大家都能悟出来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懂。因此必然不会让中影陷入某种境地。

就说当下的《楚汉》,不就是锦书主动让出了主导权与中影一起做的嘛。

随即,话题还是聊到最关键的部分。

做什么,怎么做?

“其实,首先还是人,我们得找到靠谱的人才,”王大再次说起上午看过《致青春》之后的感悟:“前几天香港那边不是来了一个请愿团嘛,我觉得上面肯定会考虑对港台放开,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觉得,我们应该主动把那伙人收编过来,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让他们继续抱成一团,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王大这么说,其他人都纷纷点头。

如果是以往,面对港台圈子,内地这边本能地会觉得低对方一头,更别说收编的事情。

现在,大家却是底气十足。

因为锦书系的靠山,维斯特洛体系,可比香港那一帮子扎实多了。不仅如此,最近几年与港台那边的合作,锦书系这边的强势,也算是给附属的各家做了个表率。

大家对那边的情况都是了解。

既然来内地讨口饭吃,那么,是龙就得盘着,是虎就得卧着,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