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以北,长城之外的阴山地区,已是其东麓,山脉仍旧密纵横密集,地势虽不如西部那般高耸,但仍旧起到了隔离南北、横断高原的作用。
这片区域,属辽置丰州及奉圣州交界地带,地貌复杂,山地、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其间又分布着数块平原,水文情况良好,相较于苦寒的漠北,此地也称得上一处游牧的佳地。
在这片土地上,原本生活着为数不少的契丹部落,然而,随着汉辽战争开启,几十年的祥和被瞬间打破,尤其是,在辽军大举北撤之后。
大量来自云州盆地的部卒,逃亡北上,带来危机、紧张与混乱,而随着辽帝匆匆北归,留下的更是一片烂摊子。
得知云州正遭受几十万汉军的围攻,哪怕隔着两百里,也能感受到那锋芒与危险。在南下拒汉的过程中,这些部卒也是受到征召,大出兵马,但能回来的,少之又少,这就更添恐惧。
熬过了寒冬进入春季,本是马匹、牛羊恢复的时节,往年都可以安稳地休养生息,而如今,这份安稳也不存在了。契丹称霸漠南漠北数十年,而数十年安稳,也使得其治下部民,不复早年的野性与剽悍。
再勇猛的人,安逸久了,都难免于退化。而辽军的军事能力,也早已非纯靠草原人的勇武好战来体现。
是以,当两万汉军步骑,在石守信以及郭崇威的率领下,北出长城之时,生活在这片平原水系的契丹部民们,是彻底陷入惊惶。
在兵丁大损、畜力不继的情况下,又面临汉军兵锋,大部分人的选择,是随首领、族老,继续向阴山深处逃遁,意欲躲避汉军的攻击。
而面对契丹部众的反应,石守信等汉将,是有些意外的,不管怎么说,契丹也是草原霸主,威震北方数十年,即便在汉军北伐之中,遭受重大创伤与损失,也不至于如此怯懦吧。
当然,心中的少许疑惑,并不妨碍汉军的军事行动,对于契丹部落,是毫不留情地,驱赶、逐杀、劫掠,一时间,斩获颇丰。
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下,辽军倒也不是全无应对,被耶律璟委派以南面军事的耶律贤适,也是个有能力的辽国贵族。奉命留下,就是统合辽国阴山及河套一带的军事力量,对云州战事以支持。
然而,在汉军分兵出击的情况下,耶律贤适也顾不上云中了,如何应付石守信、郭崇威那两万汉军步骑,才是首要之务。
硬拼,耶律贤适是不敢做这种决定的,面对汉军的烧杀抢掠,他果断将剩下部族的青壮劳力都集中起来,以抵抗汉军侵袭的名义,各部也没什么反对。
然后,便采取袭扰、运动战术,对汉军进行牵制,收到了不俗的效果。正面对敌,以汉军的步骑的实力,再加石、郭的统战能力,是完胜耶律贤适临时集凑的乌合之众。
但是,耶律贤适也知道己方的劣势所在,就是严格避免也汉军正面交锋,以骚扰、疲敌为主,在阴山南麓与汉军进行一场马拉松比赛。并且,引诱汉军小股部队出击,集中兵力歼灭,或许突袭单独那些劫掠部卒的汉骑,援军若至,则果断撤离,放弃全功。是以,一段时间下来,汉军也累积了不小的损失。
在这个双方纠缠的过程中,剩下的辽军部族,倒是得了安全撤离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避开战场,未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当然,这也是汉军将注意力放在耶律贤适军上的缘故。汉军步骑出塞,虽然在整体的机动能力上遭到了削弱,尤其在取得了不小缴获,需要看管的情况下,则进一步丧失了灵活性。但是,步骑配合,攻防一体,基本可立于不败之地。
在耶律贤适的战术之下,吃了几次亏之后,石守信与郭崇威一商量,决定反制之。这一带,水草丰美,是天然放牧的好地方,但是终究属于山地地势,是高原向盆地的过度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