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吐蕃获得全面优势(赤松德赞与唐肃宗、代宗时期);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中国历史只有一件事值得记住,这就是“渔阳颦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它不但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尽失西域,九百多年后才重新回来。
很多人都把天宝十年(751)高仙芝的怛罗斯之战,作为唐朝退出西域的标志件。但其实,此战之败并没有让唐朝退出对中亚地区的争夺。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两年后(753年)封常清还率军奔袭大勃律(今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得胜而还。
但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走廊都已不守,西域和中亚就是一个梦。
安史之乱后的唐蕃关系,其实没多少可写的,尤其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因为,唐朝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一直被吐蕃按在地上揍。
上面这段藏文史料足以说明755年之后,唐军已无还手之力,吐蕃在剑南、河拢地区基本属于予取予求的状态。但同时也要看到,至少在这个阶段,吐蕃还没有完全占据河西走廊。
综合唐史的记载,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兰州(甘肃兰州)、廓州(青海化隆西南)、河州(甘肃东乡)、鄯州(青海乐都)、洮州(甘肃临潭)、岷州(甘肃岷县)、秦州(甘肃秦安)、成州(甘肃西和)、渭州(甘肃陇西)等数十州已经相继沦没,吐蕃牢牢控制了整个河、陇地区。
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吐蕃占据长安事件,也发生在这一年,
只要一说起这件事,唐黑、蕃粉全都瞬间,唐粉们则讷讷无言。毕竟长安被攻陷是实实在在的,汉藏史料白纸黑字写着呢,不容抹杀。但这件事真不是那么简单,至少不像很多人了解的那么简单。
这次吐蕃扣关而来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战争意义上讲,这更像是一次惩罚性的军事行动。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正月,唐蕃之间有一次会盟,虽然《旧唐书》上记载的是“吐蕃请和”,但大家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
以当时唐朝的窘境,和谈能谈出什么好内容来,基本就是吐蕃说什么就是什么。大概是实在太难看,汉地史料全都很有默契,闭口不谈。
汉地史料不好意思写,吐蕃史料可写着呢,立于布达拉宫门前的《恩兰?达扎路恭纪功碑》上清清楚楚的刻着以下内容,“每年唐朝要“岁贡”绢缯五万匹给吐蕃。”
你没看错!中原王朝第一次“岁贡”求和,不是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而是唐和吐蕃的这次“鸿胪寺歃血”。
唐黑们,有这段秘闻以前还不知道呢吧?我给你们弹药了,以后记得用哟!
条约签订后几个月后(宝应元年五月),唐肃宗两腿一蹬死了。新皇帝唐代宗李豫继位,他上台后马上就开始赖账,时任吐蕃大相玛祥仲巴杰,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进攻。
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突破大震关(陕西陇县西境),泾州(甘肃泾川县北)刺史高晖投降,给蕃军充当向导,引军深入。
六日,克邠州(陕西彬县)、奉天(陕西乾县)、武功(陕西武功县西北),代宗东逃陕州(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长安陷落。
吐蕃在长安城内留居十五日(《资治通鉴》记十三日),还把金城公主的兄弟,宗王李承宏扶持成了傀儡皇帝。结果十几天后,吐蕃撤军,李承宏这倒霉孩子先是被还朝的代宗痛骂,然后流放华州,不到一年就稀里糊涂的死了。
但估计包括玛祥仲巴杰、恩兰·达扎路恭(唐史记做马重英)在内的吐蕃君臣谁都没想到唐朝京西的防御会如此的不堪一击,因为之前吐蕃也曾有多次进攻,虽然打的唐朝边将不敢出门,但吐蕃也一直没有机会突破拢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