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食寇边(1 / 2)

唐朝好郎君 叶苑风 2381 字 2021-07-27

一、因祸得福

王忠嗣本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

其父王海宾,在盛唐如云的猛将中,算不得有多出彩。

如果一切按正常规律发展,王忠嗣不过子承父业做个边关名将,断无机会登上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防区东西横亘数千里的天梯。

他命运的转折,源于开元二年,陇右的一场恶战。

公元714年(唐开元二年)5月,吐蕃大相坌达延给唐朝宰相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他要求,两国先在河源划定边境线,再订立盟约。

当时,唐蕃两国处在金城公主出嫁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

因而,唐庭对坌达延请求,并未给予足够的警惕。

虽然,负责谈判的唐使解琬,因曾担任过朔方大总管对边事极为熟稔。但他上书警告玄宗,“在秦、渭等州屯重兵,以备不时之需”的建议,未能得以实施。

结果当年8月,双方谈判尚在进行之时。

吐蕃军队突然发兵十万进犯临洮(甘肃岷县)、兰(甘肃兰州市)、渭(甘肃陇西县东南)等地,陇右唐军毫无防备,马场中数千匹军马被劫。

《旧唐书·吐蕃传》其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寇临洮军,又进寇兰州及渭州之渭源县,掠群牧而去。

10月,初战得胜的坌达延,再携重兵入寇渭源(甘肃渭源县东北)。

惨遭打脸的李隆基暴怒,在长安宫中叫嚣,要征发十万人兵甲,四万匹马,御驾亲征给吐蕃个厉害看看。

在群臣苦劝之下,李隆基总算恢复了理智。

他想起因“滦水谷之败”,被一撸到底的薛讷(薛仁贵长子)还在家里凉快,便大笔一挥,让他白衣之身去陇右抵御吐蕃。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命薛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以右骁卫将军常乐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帅兵击之。”

结果8日后,薛纳部将王晙在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大来谷,以700精壮死士夜袭蕃营。

吐蕃军队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万计。

《旧唐书·王晙传》“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袭之。贼众大惧,疑有伏兵,自相杀伤,死者万计。”

而后,薛讷又在大来谷外二十里的武阶谷,再败蕃军。

连败之下,坌达延率残部向洮水(甘肃临潭西北)逃窜,薛讷所部唐军在后紧追不舍。

丰安军使王海宾率部昼夜奔袭,在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洮河岸边,堵住了蕃军归路。

无路可退的蕃军,拼死冲击王海宾所部防线,眼看阻击的唐军,就像海潮中的礁石即将被淹没。

此时,王海宾身先士卒,跃马冲入蕃阵连斩数人,稳住了唐军阵脚。

但唐军毕竟以寡敌众,在蕃军连续不断的打击下渐渐不支。搏斗中,王海宾身中数刃力战而亡。

主将战死沙场,让唐军士卒也杀红了眼。他们占据一处高岗,死死扼住吐蕃逃生之路。

随后,薛讷率主力赶到,唐军前后夹击,蕃军在洮水岸边惨败,大量士卒被挤下洮河淹死,洮水为之不流。

此战,唐军斩首一万七千余级,逃散各地被歼的蕃军有数万之多,缴获战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

武街驿之战,为整个唐朝在陇右地区少有的大胜。唐玄宗在欣喜之余,怜惜为国捐躯的王海宾,特意下诏将其幼子王训接入宫中。

当时,王训只有9岁,入宫拜见玄宗时伏地大哭。

李隆基感慨的说“这孩子就像霍去病的遗孤啊,等长大了再出将入相吧!”(“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随即,赐王训名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