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去赶集(2 / 2)

过了桥之后我精神了,没有了任何睡意,而是看着路上的行人。

汉子推着独轮车的,独轮车上坐着小媳妇,怀里搂着小娃娃。

妇女挑着两个箩筐大步流星,一边是积攒得农副产品,一边坐着一个小娃娃。

偶有一两个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引起路上行人羡慕不已。

怎么没有骑驴、骑骡子的?

我不明白的问道“大姐,怎么没人骑驴、骑马呢?”

大姐道“牲口都是生产队的,能随便骑吗。”

原来如此!

这个时代是集体计划经济体制,牲口早就集中到了生产队,或者原来老百姓也很穷,根本没有牲口,村儿里集体的牲口都是地主乡绅、富农的。

想要骑驴,还不如骑个自行车现实。

临近左坞镇,人越来越多,牛车的行进速度也越来越慢。

刘术同道“在那个大柳树下集合啊,别忒晚了。”

“忒晚了你们自个走回去。”

这时候坐牛车走太慢了,车上的人已经纷纷下车了。

与我记忆中的不同,这时候镇上还没有集市专用的大院,而是沿着供销社外的街道沿街摆摊儿。

“大姐,咱们都交供销社?”我犹豫的道。

大姐知道我的花花肠子多,肯定有稀奇古怪的想法,问道“你是啥意思?”

“反正得等,咱们在医院门口卖卖试试,卖一块钱一斤。”我道。

大姐犹豫道“行不行?”

“我惦着试试,卖不了再交给供销社,万一供销社不要咋办。”我道。

这个时代猪肉需要票,鸡蛋只买进不卖出,我觉得不要票的情况下,一条一斤半的鲤鱼卖一块五问题应该不大,而且供销社门口排着等待出售物品的长龙,倒不如在医院门口试试。

所以,其实供销社收活鱼,但只有五毛钱一斤,所以大姐被我说服了。

医院,是五八年修建的,一直持续使用到了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东边是镇政府,西边儿是供销社。

我俩往医院门口一站,说不紧张那是扯淡,摆摊儿叫卖的活我也没经验,但是不叫不喊肯定不行。

豁出去了!

我憋足了劲儿,喊道“鲤鱼,大鲤鱼,一块一斤不要票。”

呼!

喊了一声之后也没觉得咋滴,反而让我更放的来了,就声音更大的喊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