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墨家子弟 (上)(1 / 2)

盛唐日月 青州六从事 2184 字 2020-10-15

比起播仙的闭塞,于阗的破败,疏勒简直繁华得令人惊叹。城墙高大巍峨,建筑鳞次栉比,街道上,人流熙熙攘攘,如果不是头顶上一直飘着白雪,张潜简直要怀疑自己此刻已经回了关中,而不是身处西域。

虽然中原地区的口分田和永业田,因为人口的急剧膨胀而大幅缩水。但汉家百姓留恋乡土,肯到疏勒这边做生意和开荒的,并不多见。因此,在城中一路行来,张潜所见到的大部分百姓,都是异族面孔。

特别是那些衣衫华贵、大腹便便的商贩,十个里头,至少有八个是做大食打扮。见了张潜带领亲兵在郭鸿的陪伴下入城,也不怎么害怕。或者坐在路边的骆驼脊背上,或者坐在沿街酒楼的窗子前,对着将士们指指点点。

偶尔有人跟郭鸿相熟,还会大着胆子上前搭讪。郭鸿也不端少将军架子,凡是有上前施礼者,全都认真地在马背上拱手还礼。脸上的笑容要多谦和有多谦和。

“家父到任之后,一直在带领军民在河道沿岸开荒。虽然这边气候寒冷,无论什么庄稼都只能种一季,但两年下来,依旧让疏勒成为方圆三千里粮食最便宜的地方。”对于疏勒城的繁华和安宁,折冲都尉郭鸿一直引以为傲,只要找到机会,就见缝插针地解释。

“无论商人从大食那边前往大唐,还是从大唐前往大食。因为更容易买到粮食,疏勒都是他们补充给养的关键一站。有些聪明的商人,干脆在城里开了店铺,西边买东边卖,也能赚到一笔不菲的差价。”

“商贩有了钱,百姓家里有了余粮,就怕被人抢。再让他们出钱出力修补城池,就不怎么抗拒了。城外的一些大户,还有一些部落的长老,也愿意搬到城里来居住!”

……

“令尊的抚民本事,张某远在长安都有所耳闻。来西域之前,途径甘、凉二州,看到牛羊遍地,甚为惊叹。而甘、凉两州的驿站官吏,至今犹然在称颂令尊之德!”好不容易等到郭鸿的炫耀告一段落,张潜拱了拱手,由衷地夸赞。

他冒着生命危险赶了两千多里路,是来劝说郭元振出兵配合牛师奖,一道平定叛乱的,而不是前来巡视,更不是专程前来给对方挑刺的。所以,该说的恭维话,一句都不能吝啬。更何况,郭鸿所陈述的,全都是事实。

作为曾经专门处理外交事务的主客郎中,郭元振非常擅长跟各族酋长打交道。无论是当年在凉州都督任上,还是在现今的位置上,他的辖区之内都兵戈不兴。疏勒和凉州,都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没有战火干扰,过往商贩自然愿意停留下来休息,补给。各族百姓也愿意向这里汇集,求金山军庇护安全。

而用另一个时空的眼光看,当地方政府有了宽裕的税收和足够人口,无论垦荒、屯田,还是发展特色经济,都事半功倍!

“能得张长史夸赞,在下倍感荣幸!”没想到张潜如此会说话,郭鸿立刻开心地连连拱手,“其实自古民心思安,家父也只是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张潜年龄跟郭鸿差不多,很容易理解对方的心思,笑了笑,继续低声夸赞,“比如游泳,人人都知道要借助水势。然而,善泳者横渡大江毫不费力,不善泳者,却在三尺深的河沟中都能淹死!”

“啊?哈哈,哈哈……”没有做儿子,不喜欢听人夸赞自己的父亲,更何况,张潜的比方,说得实在生动,当即,折冲都尉郭鸿就眉开眼笑。

宾主之间的气氛,顿时变得极为融洽。天色虽然已经渐渐变黑,头顶上的雪也越来越大,双方却都丝毫没感觉到寒冷。只是,煞风景的人随时都可能出现,今天也被不例外。就在大伙谈笑炎炎之际,遮孥却趁人不备,拖着手铐脚镣从马车上滚了下来,一轱辘滚到了郭鸿坐骑后,大声求救“大兄救命!大兄救命!我再也不敢了,不敢了。求大兄救我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