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观念(3 / 3)

方来还能多种两垄菜。

这种事情瞒不住,高媛就很大方地说了数量。大家对于主家一天要用多少柴心里没数,还是不知道要不要让自家人也赶紧上山砍柴去。

各人有各人的思量,高媛没有教大家如何把握时机挣钱的义务,更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话,自然还和昨天一样,不动声色地远离大家的讨论,只在人家问到自己头上时,才简单回答几句。

还真有特别机灵的人家抓紧上山去砍柴,可惜主家的人也不傻,派了粗使的也去砍。那些砍了柴的,在家等了许久,又去主家门口转悠了好几天,还托着里头帮工的七大姑八大姨问过,才知道主家已经不缺柴了,只好悻悻地回去,自家烧掉完事。

还是老柴家的运道好,怎么就让他们家赶上了呢?很多人家唠唠叨叨地诉说着老柴家的好运道,男人们见了柴公说,女人们见了柴婆也说,小媳妇们见了高媛自然也说。

只是柴家人口径一致,都说恰好家里有些存货。至于为什么有些存货,老两口就推到了儿媳妇身上。

高媛也有一套说辞,说是见公婆连日下地太过辛苦,就趁着有功夫砍了些柴存着。也没顾上点数,没想到就不知不觉地多存了些。也是碰巧了,这才卖了点儿钱。等人家问她卖了多少钱,她就三个字不知道。

柴家的人没想到,不过是偶尔卖了次柴,就引来全村人的关注,十几日不得安宁。身处议论中心的高媛更是没想到,她还以为人家只不过是看个热闹,没两天就没事儿了呢。

这些都是后话,高媛现在关注的是,今天是不是还要烧一天的火啊?中午能混到点儿好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