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不成蚀把米,说的大概就是他们这样吧。”
言书眨了眨眼:“皇上,我好好的在跟您说我的困境呢。你跟我说康王爷做什么。”
谢韵道:“少跟我抓尖卖乖。这事儿我知道是你做的,为的就是把康王叔送到我跟前。玉璃,我记你这份情。不止如此,你做的一切,我都心里有数,若是将来……”
他顿了顿:“我也知道这事儿既然开了头,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只是有时候,我心里也不太确定,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突如其来的疑虑,在谢韵身上并不常见,便是清明如言书,也不便在这样敏感的话题上发表什么意见。
谢韵道:“早前你总劝我,凡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网撒的太大,弄得不好连自己都是要被套进去的。只是,你哪里明白我的顾虑。我自小跟在太傅身边,所思所学都脱不了他的影响。父皇临终托孤时甚至起了主意,要我认他做亚父……若是不够果决,我总担心自己会有反悔那一日……”
话已至此,言书再不吭声就太过置身事外了:“陛下,心怀仁义可不是什么坏事。您要做的事,自是天之所向。这皇朝是圣祖爷一拳一脚打下来了。太傅陪着太祖建功立业自然是劳苦功高的,但再劳苦功高,也不可越俎代庖。毕竟,这江山姓的是谢,不是向。”
这话,正是说到了点子上。
太傅向安是随着圣祖打天下的功臣,自古功臣总是没什么好下场的。
原因便是那四个字,功高震主。
当年跟着他的那些老臣,或是战死沙场用一腔热血为子孙后代搏了一个好前程,或是卸甲归田,在家含饴弄孙。
只一个向安,非但没有退下来,反而凭借着太祖的顾念逐步有了如今在朝中一呼百应的局面。
而他之所以能安然无恙的存在至今,一来是因为他崇文不尚武,二来也是因为太祖仁厚。
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这太傅从始至终,心心念念盼着的确确实实是靖朝能够繁荣昌盛,百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