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文化也!吾推托,并不是瞧不起儒家,而是为了心中之抱负!”
“吾认为,读书者,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白明哲的话,如同洪钟大吕,直击褚大本心深处最薄弱的地方。
听到后世张载提出的话之后,他仿佛一下子顿悟了,突然不再强行邀请白明哲,而是闭上眼睛静静思考。
良久,褚大睁开了眼睛。
他嘴巴微微一动,“吾貌似明白君之苦衷了。既然如此,吾便不再强求。不过君在考虑加入诸子百家的时候,请君一定要考虑儒家。只要君加入,吾以性命担保,君为儒家下任领袖。”
“褚兄放心,一定会的。”
房间中又重归安静,忽然,嘈杂的马蹄声从门外传来,“嘎达!嘎达!嘎达!嘎达!”
声音普通一把把尖锐锋利的匕首,划开了绣衣御史府邸的大门。
下一秒,庭院中传来了卫青焦急的呼唤声,“明哲,明哲可在?”
“明哲,赶紧出来!”
白明哲对褚大施了一礼,急忙跑出门迎接卫青。
“老大,吾在这!”
在周建德之事后,白明哲就开始叫卫青老大了。因为他感觉这样叫显得更加亲切。
“幸好汝在家!”卫青看到来人之后,松了一口气,手中拿着一份帛书,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白明哲看着门外的马,疑惑不解地说道:“老大,今日突然拜访,所为何事?”
卫青没有废话,而是直接打开帛书。
“哗!”
“白明哲接旨!”
白明哲一愣,急忙俯首在地,惶恐地说道:“臣接旨!”
“制诏:元光五年春正月,雁门黄河决口。朕发卒上万前往治险,然如今半载已过,决口仍不见堵塞!昨日,雁门守将八百里加急到达长安,汇报雁门之险情。”
“原负责督办治河之官以武力镇压戍卒、灾民,导致险情愈发严重,百姓受难人数逐渐增多,大量灾民正往长安赶来。为帝者,无法解决百姓流离失所之况,朕深感愧疚,然,治河之事不可停歇,治河之人必须早日选择。”
“卿乃朕钦定绣衣御史,理应分担朕之忧愁!朕命汝火速前往雁门,协助大农令疏陈北水道,救灾民于水火,展皇恩之浩荡,不得有误!”
白明哲长吸一口气,大声喊道:“微臣领命!”
起身,接过帛书,他看着卫青,“老大,吾何时出发?”
“越快越好!吾去大农令府邸传达旨意之后,他立刻出发了。”卫青目光炯炯,颇为有神,“这是汝第一次出长安,可以准备一天。记住,明天傍晚之前,必须出发!若是稍有怠慢,陛下定然会责罚。届时,吾也保不住卿!”
“老大放心,吾知道了。”白明哲点点头,“敢问,吾可以带人一起吗?”
“汝想带谁?如果是女眷,时间紧迫,吾建议让她们自行赶路。”
白明哲咧嘴一笑,道:“不是女眷,吾想带董子之徒,兰陵褚大!”
“董博士门徒……”卫青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屋内坐着的那个身影,“既然是董子高徒,想必儒家六艺学的一定炉火纯青了。他‘御’术没有问题的话,带着并无大碍。只不过,汝要记住,不要被儒家之人蒙蔽双眼,汝效忠的是陛下!”
白明哲急忙表达自己的忠心,“老大放心,明哲谨记!”
“嗯,陛下让吾给君带一句话,到达雁门之后,若是出现问题,汝可以凭借绣衣御史之印玺。调动周围郡国之兵马!”卫青拍了拍小弟的肩膀,“记住,最好征调代国的军队。代国国君为人忠厚,陛下对之评价很高。至于边关郡县,能不动,尽量别动!万一匈奴趁机入侵造成损失,汝可是要被责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