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行业内外都经常爆出的“刷票房”了。
比如公益放映。
而所谓的公益放映,实际上就是自己花钱买票,免费给观众们观影。
可能有人会好奇,刷票房不是把钱打水漂了吗?
其实,考虑到电影背后的资本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影院,而刷自家影院票房的成本只有票价的10左右。
就像房产商哄抬房价,再找自己人去买回大部分房子,只卖高价房给很少一部分买家一样,房产商本身并没有什么资本投入,但换来的是一个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稀缺房源的口碑。
这种自己花钱买自家影院票房的手法,在电影业内已经不算少见了。
姜小军的电影《让子弹飞》也揭露了这种手法。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捐了,百姓才跟着捐。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刷票房早在n年前就已经是业内皆知的潜规则了,其手段和水准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手法令人匪夷所思。
某些原本不怎么火爆的场次,却场场爆满,又或是在网上选座的时候,发现前两排座位被齐刷刷地售出的情况?以致于某些看似火爆余座不多的场次,入场后发现上座率连30都没达到?
这也是常见的刷票房手法之一,即通过作弊提高上座率。
某些影院喜欢在凌晨1点至凌晨3点,排了n多场次,而且恰巧场场爆满,那一定是有问题了。
特殊时段大批量增排场次以抬高票房,也属于刷票房行为。
说《红海》刷票房,这也不是无的放矢。
猫厂连续几部电影《孤城》《初见》《红海》《蜀山2》,卖座大片连番轰炸。
其他电影不说颗粒无收,也至少很难赚到什么大钱了。
更有一些扑街电影,根本不去考虑电影扑街是因为它自己质量不好,全都把责任推给了猫厂的这几部电影。
所以,各种黑料频出。
《孤城》这一部,因为没什么女演员,所以不好黑导演和女演员不得不说的故事,只要说猫厂不要碧莲的重金请大咖,其实这部电影成本远远不止现在表现出来的两个亿。
《初见》就黑杜启喜谎报年龄。
他不仅谎报年龄,而且还是华夏导演世家出身,手里能调动的资源无数,一堆人捧着他。
说的有鼻子有眼,和牵扯到一位已经逝去的表演艺术家。
这位前辈艺术家曾执导过话剧《泥人常》和曲剧《曹雪芹》等剧目。
并且,还和出演过姜子牙的那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这种谣言一看就很扯淡。
这位导演人家其实并不姓杜,和姜子牙一样,都是为了各命改的姓氏,人家本来都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