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差。
总之,对于忠臣之后,乾圣朝一直都是极为关照,与对待降虏从贼的逆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其实,没有人知道,这些因为父辈“难荫”入朝为官的忠烈之后,其实是陛下在文官里掺的“沙子”,他们的身份不同于“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举人,也不同于世卿勋臣,靠着父辈“难荫”入朝的他们,很难真正融入文官团体,毕竟,他们既没有同年,也没有座师。可即便如此文官团体绝对不会排斥他们。
为什么?
他们的爹是文官啊!
而且还是为殉国的文官。谁敢排挤他们,那肯定是会落下骂名的。非但不能排挤,甚至还要重用,毕竟,照料忠烈之后,本身就是在为自己扬名。
这可是做好事啊!
将来那怕就是自己致仕之后,子孙也能从中受益。
也正得益于这种照料,蔡方炳才会在区区二十五岁时,成为铁道司的六品主事,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精通铁路筑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级官长的照料。
但是对于蔡方炳来说,他却很难适应这种照料。
“这位是故忠襄公之子……”
每每别人这么介绍他时,蔡方炳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阵,道不尽其中的滋味。一边是做事小心翼翼,不敢有损先父的英明。而另一边,他又渴望着能够得到外界认可,而不仅仅只是故忠襄公之子。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在大明的环境中,长辈们会提到他的父亲,表示对他的照顾,而同辈也会用景仰的语气拉近双方的关系。
这天前脚刚出的工部衙门,那边就有一位读书人打扮的中年迎着他说道。
“这位可是故忠襄公之后……”
这样的称谓,让蔡方炳的心里颇不是滋味,但仍然勉强对来者应道。
“在下蔡方炳,还未请教朋友是……”
“鄙人孙业,是平王府长史,奉平王之命,特来请蔡主事往府上一坐。”
平王府长吏?
平王请自己?
诧异的看着来人,蔡方炳不解道。
“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