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确实离开了蜀中,他要准备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可惜的是狄青不能参加这场战争,得知消息的他很是失望,甚至有些愤怒。
因为这是他与叶安以及参谋司等一众官员将领一同制定的“北伐计划”!
“北伐”,这个词是大宋心中永远的痛,是从太祖开始便深埋在大宋心中的执念,直到太宗皇帝六次北伐,次次铩羽而归。
叶安深知想要战胜大宋,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必须要做到全面击溃。
在经济上击溃大宋,在文化政治上击溃大宋,在军力上击溃大宋,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理上击溃大宋。
大宋并非是后世人固有思想中的“积贫积弱”,她只是从上而下的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难以化解和改变,从而看上去积贫积弱。
事实上大宋一点也不穷,对比历代王朝就能发现,大宋的经济非常强大,并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至于在军事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大宋的士兵挑选有着极高的要求,士兵的武装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纵观历史比较下来算是历代王朝中最好的。
可问题同样也随之而来,大宋的军队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这是常态;以文御武,外行领导内行同样也是常态。
朝堂之上官制混乱,差遣官,寄禄官,勋价官等等官职参差不齐,一个人甚至领多份俸禄,有些官员的俸禄多少连三司都算不清。
更别提大宋朝廷还要花钱养着大量的宗室和勋贵。
禁军的战力也要分个三六九等,那些高大威武的兵样子充斥禁军之中,寻常都在为皇帝,宗室做仪仗之用,训练次数屈指可数,至于最重要的军演更是一场都没有。
他们唯一的“军演”便是表演形式的金明池校验,那是给皇帝看的,给百官看的,给东京城的百姓看的,皇帝能看出士兵的真正战斗力?
当然不能,真正上了战场,这些禁军几乎就是“填线宝宝”,至于厢军更是不值一提,谁能指望一群由难民,灾民组成的部队在战场上获得胜利?
他们的唯一作用就是劳役,王尧臣手中的二十万大军,其中有一大半乃是各地厢军,从中挑选出来一部分勇武的,临时拼凑上阵作战,若有军功再入禁军,如此到也不能说厢军全是废物。
只不过这样的军队在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安南军面前实在不够看的,狄青从一开始就没把王尧臣的二十万大军放在眼中。
他甚至传信给叶安,打算集结安南军所有力量,一股击溃王尧臣手中的两万精锐,剩下来的那些厢军,部族军必会作鸟兽散。
只不过他的提议被叶安否决,因为此时狄青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守住广西南路,甚至还要保全蜀中。
叶安之所以放心离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蜀中的川军已被组建完毕,温中梁虽不是将帅之才,但在训练士兵,组建完整的军队体系上却有着非常老道的经验。
在蜀中招募士兵对他来说手到擒来,本就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又给出相当好的福利条件,蜀中的大小伙子们如何能不愿投入河西军中效力?
何况在组建川军之前,叶安与温中梁便向蜀中百姓发话,所有在蜀中招募的士兵皆为川军,既然是川军就以保卫蜀中,保卫家园为己任,非万急之时绝不出川!
蜀中百姓原本被大宋当年的调兵之策给坑惨了,对所有的征兵都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好在叶安亲自发布告示,否则就算温中梁说破大天蜀中百姓也不信。
随着一小部分蜀中汉子进入新军之中,全新的编排方式,全新的武器装备,全新的福利待遇,全新的晋升制度,都让他们有了极大的积极性。
“好铁不打钉,好男要当兵”已成为蜀中男儿的口头禅,汉家人是从来不畏惧战争的,他们畏惧的只是输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