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安佳妮自私绝情?说这话的人,到底知不知道具体情况,到底有没有良心?”
“你们为了博眼球、引流量,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既然这么敢,那你们敢实名吗?”
“你们不敢!我敢!而且我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说这些,因为我就是负责抢救安佳妮妈妈的护士之一!”
“没错,我们亲眼看到了整件事,也知道了很多听着就让人心酸的内幕!”
“我们不确定安佳妮是否早就知道她妈妈得了癌症,但我们却知道,当初安佳妮是从高考考场上跑出来,求助民警,然后找到在几十公里外自杀的安母的!”
“要知道,那时候网上还没有那么多的灵异事件报道,大众对于所谓的相面还非常质疑。可安佳妮,只是因为懂些玄学的同学的一句提醒,就直接放弃了高考。”
“作为一个应考生,她不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吗?可她还是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算命’而放弃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她太关心自己的母亲和哥哥!”
“安佳妮那时还不到十八岁啊!说安佳妮凉薄无情的人,我倒想问问你,你在十八岁的时候,又都干了什么深情厚谊的大事?”
镇医院的护士和工作人员,也不是多么喜欢多管闲事。
相反,他们因为职业的缘故,变得更加谨慎,轻易不敢说些落人话柄的话。
可,这次,他们真的有些忍不住。
因为,安佳妮那个小姑娘实在太可怜了。
他们亲眼看到她一个人面对至亲的离去,看着她明明还是个半大孩子,却要照顾一个比她高那么多的傻哥哥。
他们还看着她一点点适应“家长”的角色,从无所适从、到慢慢熟悉,短短几天的功夫,就能遏制自己所有的情绪,耐心细致的照顾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亲眼看着她一个人独自料理安母的后事,入殓、火化,然后一手牵着人高马大的傻哥哥,一手艰难的抱着骨灰盒,踏上了归途……
目送那一大一小的背影离去,饶是医护人员见惯了生死、看遍了人间惨剧,也忍不住心生怜悯。
他们会对“安佳妮”有这么深的印象、感触,更多的也是因为这个孩子本身就是个普通人。
她不像那些传颂故事里的“圣人”,没有一上来就各种光伟正,一言一行都透着神圣的光芒。那样的圣人,人们自然会倾慕、敬佩,但更多的还是有距离感。
“安佳妮”就不一样了,她很真实,真实的就像自己——面对家庭骤变,她会茫然、畏惧;面对重担,她会害怕,甚至有些排斥。
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神圣与伟大。
可眼看着这样一个真实、普通的“安佳妮”,一点点的蜕变,慢慢成长起来,接受现实、承担责任,大家还是会非常感动。
他们通过“安佳妮”,似乎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种代入感,那种感同身受,让他们愈发觉得“安佳妮”这个孩子亲切又自然。
所以,看到网上的那些近乎污蔑的帖子,他们才会这般愤怒!
这下子,准备吃瓜的网友们就有些震惊了。
网上被曝光,这不算什么稀罕事儿,因为每天都在发生。
可当事人还没有现身说法,旁观者先看不下去、跳出来帮忙说话的例子,却并不多见。
看到一群跟“安佳妮”没啥关系的外人,无比激动、愤慨的为她发声,网友们都不用了解具体情况,内心的天平就先倒向了“安佳妮”。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
撕逼这种事儿,当事人亲自上阵,固然酣畅淋漓、爽快非常。
可只要是撕逼,就会激动、爆粗口,甚至咄咄逼人,如此就显得当事人太过强势,就算有理也会被人诟病一句“得理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