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翰洋在读研期间主攻的是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是地球纪元本世纪二零年代各国互相角逐的前沿学科。
尽管这一概念早在40多年前由阿岗实验室提出,但鉴于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石量子位研究的复杂性,其叠加原理中的上旋和下旋状态的量子比特数往往会达到一个恐怖的量级。
单单一组1000个量子比特,则量子计算会对21000种可能性,同时做出操作。
21000是一个梦魇般的数字,它比地球上已知的原子数还要多!
这就如同矛与盾的关系如何长时间地保持足够多的量子比特的量子相干性,同时又能够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做出足够多的具有超高精度的量子逻辑操作,是这个时代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尽管存在跨时代级的技术壁垒,但各国仍然不惜重金启动自己的国家量子计划,以期实现量子计算领域的量子霸权。
随着高性能单光子源的突破性进展,世界上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横空出世,尽管还不能称之为真正量子计算机,但其理论应用已经趋于成熟。
z国便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刘翰洋的导师王缙斗院士就是研发组核心成员。
随着量子计算研发进程的逐步推进,同时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通讯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对量子态进行操控,在两个地点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可以完成经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刘翰洋的量子实验室与z国科学院共同承担了量子通讯的研发工作,从量子通讯的理论框架的建立,直至量子卫星的发射,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科技飞跃。
也是在这一时期,刘翰洋与李默森教授相识。
地球纪元,本世纪壹零年代末期,从10公里距离到150公里,再到1500公里的密钥分发,世界主要国家在量子通讯领域相继取得成果。
正因为各国间的激励角逐,为星地之间的量子通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界先进国家相继发射了量子通讯实验卫星。
地球纪元,2031年,以刘翰洋为首的量子工程人员,首次向太空发射了首颗z国量子通讯卫星,并顺利地实现了星地间的量子通讯。
5年后,分布在地球高空轨道500公里的48颗量子通讯卫星实现组网通讯。
地球纪元,2029年。
21岁的刘翰洋远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量子力学工程。
入学的第三月,刘翰洋与来自f国的同窗阿莱克?勒内实现了从略弗角到阿尔贝岛长达100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而且还是72个用户的量子网络传输。
这一实验震惊了当时的量子力学界,在这之前,最远的传输距离是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吉森小组在67k的光纤上演示了量子密钥分发,而且还是单用户之间。
刘翰洋与勒内的试验,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量子力学实验室杰森?雅斯韦尔教授的赏识,两人被特招进实验室与雅斯韦尔教授一道攻克量子中继技术。
只要攻克量子中继技术就意味着长距离的星地之间的量子通讯就会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下一步的量子卫星的发射打下坚实的基础。
量子中继技术有光量子和固态原子两个方案。这是z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也就是刘翰洋的导师王缙斗院士所提出的学说。
刘翰洋与勒内两人的主攻课题不尽相同,勒内主张固态原子方案,而刘翰洋因师从王缙斗院士,反而倾向于光量子方案。
t国普林斯市,雅斯韦尔量子实验室,夜
从这一夜算起,刘翰洋与勒内已经吃睡在实验室近一周的时间,长时间的埋头苦研已经让两人面容憔悴、精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