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纲先生联络吧。另外让蒋子翼去一趟河东,我怕是不能赴中秋之约了。”
郭嘉笑道“有缘迟早会见,不必急在一时。”
朱站在指挥台上,远眺浚仪城和浚仪城之间的朱灵部大营,黝黑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背在身后的大手握在一起,粗糙的手指互相摩挲着,能清晰的感受到老茧的坚硬。
年过花甲,眼看着这一生就要结束,大汉却是大乱将起,正是需要他效力的时候。
善水于溺于水,善战者死于兵,我注定要死在战场之上。
回想着自己的一生,朱心里没有一丝骄傲,相反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忧伤。国难思良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的名声背后是大汉连绵几十年的叛乱。
大汉要亡了吗,为什么孙策这样杰出的年轻人不愿意为国效劳,就连孙坚这样深受国恩的封君都有了私心,找个理由就躲得远远的。不读书真是不行,心里没有一点忠孝节义。
朱幽幽地一声叹息,转身准备下台,却看到远处张匆匆赶来。他愣了一下,随即又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哀。何止是孙策对朝廷没什么感情,就连张这样的读书人也对朝廷很淡漠啊。
张进了中军,一眼就看到朱站在指挥台上,他拾级而上,来到朱面前。
“子纲,有什么事吗?”
“朱公,讨逆将军与袁谭大战,两败俱伤,讨逆将军受了重伤。”张一边说着一边将郭嘉的军报递了过去。郭嘉另外给他写了信,他知道内幕,却不能透露给朱。
朱大吃一惊,随即又觉得有些脸热。孙策以八千人出战,降刘备,败蒋奇,现在又与袁谭大战,先后牵制了三万多人,战功赫赫,现在更因此受了重伤,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不肯出力?自己手握三万余人,却拿朱灵没办法,岂不是更有怠战之嫌。
朱看完军报,沉默良久,脸上的热度也慢慢退了,又恢复了坚毅。
“给伯符回消息,就按他的计划办,我会猛攻朱灵,接应黑山军出城。另外,你……”朱犹豫了好久,转过身,看着张。“你告诉他,朝廷暂时不回洛阳,勤王之事作罢。”说完,他一声长叹,不等张答复,匆匆下台。
张站在台上,看着朱微微佝偻的背影,不禁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