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创意无限,这些镜头语言居然从原本的三维空间嫁接到一个二维平面的调度上,还让观众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仿佛是自然而然的观看行为,简直太有才了!
“可能你不会明白……”
“对于生活在欧洲国家的亚裔来说,能在主流媒体上看到自己族裔的面孔作为一种主流的形象出现,那种自豪感……”
经过朝夕相处,刘梦云更崇拜敬业的偶像,跟屏幕上的一样,阳光、积极、充满正能量。
丁诚明白对方的感受,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生活着三四十万华裔,还有上百万的留学生。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涉及到的话题却很广泛,子女教育、亲子关系、人性的自私、媒体的冷血、社交媒体的无孔不入、网络空间的安全……
每个单独展开都是深不见底,如果用传统的电影形式,必然不可能全部涉及。贪多嚼不烂,反而显得浅薄无力。
若是选一两个点到即止,也必须通过情节、人物活动、对话等形式精心设计,未必能达到效果。
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视觉呈现方式决定可以有单位时间内更多的信息量,而不必通过行动或语言来揭示。
比如说网络上看客们对于女孩失踪事件的各色评论,窗口滚动下去,一条条映入眼帘,明明是客观视角,却让人忍不住产生主观的评判。
又如新闻直播画面对于警察办案现场肆无忌惮的窥探,媒体追逐新闻价值的那种冷血和疯狂可见一斑。
比起隧道的讽刺,这部作品剑走偏锋,从一个小切入点进入,反而更有人性的说服力。
很多自己具体行为细节,比如得知女儿不上钢琴课的时候去翻找聊天记录、在报案的时候去查失踪人口的比例和警察的信息……
都不是编剧为更好地塑造人物而安排,因为这些都不会是人物在那个情境下在第一时间应该做出的反应,连基本的迟疑、呆滞都没有,因为都是更需要观众得知的信息。
随着剧情发展,还不断将第三人称新闻片段进行介入。真凶范围的逐步确定,视角不断地进行轮转,影片的构成逻辑显得更为确切。
在自己看来,绝不是要将屏幕这一媒介单纯作为呈现的形式,以朴素的方式所谓的廉价真实感来让观众做出相信的反应。
选择是进行彻底地类型化,把观众编织进类似游戏的抽丝剥茧式情节节奏里,让他们在虚拟世界的下载与观看这一行为中,继续被庞杂的信息所暗中影响,从而驱动自己编织快感。
而这恰就是最后一层,由观众亲自完成的搜索和救赎。
ndi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