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3章 朕的儿子,都太小了···(2 / 4)

阶级’,但对于‘嫡长’这种源远流长的普世价值,自也是有着无比明确的认知。

虽然在民间,‘嫡庶’‘长幼’之别没有高门乃至帝王之家那么严谨,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也还是通的。

就好比刘肥、刘盈兄弟二人的状况,一个是庶出的长子,一个是嫡出的次子,在民间,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可谓是极为常见的状况。

倒也不是说当今天下,有很多人都和刘邦一样,能完成‘娶妻生出嫡子之前,先和外室生出庶长子’,而是近几十年的战火,导致民间的婚丧嫁娶,都节省了很多繁杂的步骤。

好比周天子尚还威严俱在之时,寻常百姓婚娶,那即便没有三媒六聘,也得把各种程序走完。

如提亲啊~商量啊~择日啊~邀亲唤友之类。

但自几十年前,尤其是自嬴政一通天下之后时起,民间婚娶的程序,就变得无比简单了。

——就好比某个父亲,觉得儿子差不多到了婚娶的年纪,又觉得老伙计一家人不错,就上门跟老兄弟开口一提,两个老头将事儿定下,不几天的功夫,两家的小辈就能喝顿喜酒,然后送入洞房了。

至于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也并不很难理解:动荡的时局、动不动就能抽干一地大半青壮的繁杂劳役,使得百姓根本没有时间去走曾经的那套婚娶程序。

趁着劳役还没抽到自己,赶紧娶门亲生个孩子,给家族留下血脉,才是头等要紧的事。

而‘庶长子’和‘嫡次子’这种情况,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如一家农户,老大娶妻生子,又被抽调劳役,或跑去关中修骊山始皇帝陵、或跑去北方修万里长城,又偏偏不幸死在了这些地方。

这种时候,对于兄长死后留下的遗孤、遗孀,就只能是做弟弟的站出来,承担起照顾的任务。

怎么照顾呢?

——供养嫂嫂的生活起居,直到嫂嫂再嫁;

至于孩子,则出于‘延续家族血脉’,顺带些许‘方便嫂子再嫁’的意图,将这个侄子过继到自己名下,当自己的孩子来养。

而这个孩子,要说和‘新爹’没血缘关系,其实也有;可要说多亲密,又毕竟不是亲生。

再加上兄长的孩子,普遍会比自己的孩子年长,自然而然,这个过继过来的侄子,往往就会被安上个‘庶长子’的名头,至于亲生的,则为‘嫡长子’,或次子。

这样一来,兄长留下的孩子占个‘长子’,自己的孩子占个‘嫡子’,谁也不会受委屈。

在日常的生活中,出于对死去兄长/伯父的尊敬和缅怀,无论是这个‘新爹’还是嫡子,也都会对这个庶长子善待有加。

尤其是这个嫡出的弟弟,更是会将这个庶兄当做同母胞兄来看待。

而刘肥、刘盈兄弟二人的情况,虽然和民间常见的状况不太一样,但按照这一众小老头的看法,‘嫡庶’和‘长幼’之间,显然还是长幼更重要一些。

只不过这一次,刘邦却并没在再给一众小老头开口的机会,只嘿笑着拍了拍刘盈的肩头,就开启了自己看似随口一说的宣示。

“喏,瞧瞧。”

“此便朕诸子之中最长者:齐王肥,太子盈。”

满是自豪地介绍一番刘肥、刘盈二人,刘邦又猛灌一碗酒,才用左手撑着脑袋,将脸侧向右边的刘肥、刘盈兄弟二人。

片刻之后,刘邦缓缓伸出的食指,却是率先虚指向了稍远一些的刘肥。

“幸蒙先祖庇护,朕活一生而得生八子,八子之中,便首数长子肥,性最温。”

谷混

“早些年,朕尚潜邸之时,此子于其母同住。”

“后二世立,乃母曹氏亡于乱兵刀下,此子流亡而至丰邑,方为皇后所收容······”

听着刘邦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