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一两百年后,卫所制度彻底糜烂,几十个倭寇就能从浙江沿海登陆,一直打到南京城下,大明朝廷才会幡然醒悟,用募兵制替代卫所制。
可惜,那时候大明已经成了大破船,难以掉头了,只能靠着明君贤臣修修补补,勉勉强强地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下去。
一旦君不明、臣不贤,外部的风浪再大一下,大明这艘破船也就自然而然的沉了。”
朱元璋听得眉头紧皱,不说话。
朱标、朱棣也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郝光明歇了口气,看了眼后面向他投来鼓励眼神的朱媺娖,这才继续说。
“其实说开了,军户以及医户、匠户等制度成因一样,都是因为太祖和您的大明朝廷懒,想要占底层老百姓的便宜。”
郝光明这一话,可以说彻底撕开了朱元璋和大明的遮羞布。
果然,朱元璋脸色变得胀红。
他很想大吼:胡说,咱没有,不是咱。
可这军户、医户、匠户制度又确实是他拍板定下的。
郝光明继续道:“您和大明朝廷,就是想让军户、医户、匠户等免费给您和朝廷干活,又不给他们应有的报酬,不给他们尊重。
不,您不仅不给他们尊重,甚至还要贬低他们的人格,让他们的社会地位变得卑微。
您不要否认这一点——军户、医户、匠户等不能转行,又要免费给朝廷干活儿,收入哪儿能提高上去?
收入不高,生活哪里能好?太祖不要说不知道,这世道从来都是只笑贫、不笑娼。
人不管做什么,只要收入低,没法给自己家人创造好的生活,就会被人瞧不起,社会地位也会进而降低。
更别说,您和官员们,将匠户们如奴仆一样呼来喝去,本就没给过他们一点尊重。”
说到这里,郝光明没继续了。
因为他发现,不远处几个正在反复尝试做煤炉和蜂窝煤的工匠都已泪流满面——泪水从他们因沾了煤灰的黑色脸颊上流下,十分明显。
可他们的动作却没敢停,依旧在麻利的干着。
不要说这几个工匠听不懂郝光明的话——郝光明说的都是大白话,而这几个工匠能被带到御前干活儿,必然都是工匠中的佼佼者,甚至可能识文断字。
如此,被郝光明这番话感动、说哭也正常。
在郝光明的沉默下,朱元璋、朱标、朱棣父子也注意到了几名工匠的异常,然后同样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道:“后辈,今日我们便聊到这里吧——你却是让咱长了不少见识,得到不少启发。”
随后,朱元璋又踱步到工部官员和几名工匠面前,伸手捏了一把洗过的煤泥。
然后就对战战兢兢的几人道:“这活儿慢慢来,不用急。但只要做好了,咱必定重赏你们。”
几人立即激动地跪下,高呼道:“谢万岁!”
“谢啥。”朱元璋摆摆手,有些意兴萧索的离开了。
郝光明却不愿就此放过朱元璋,突然大吼道:“太祖,还记得当初您参加红巾军,起兵反抗暴元的初心吗?!”
初心?
朱元璋有点微驼的身躯忽然僵立在原地。
但只是稍稍一顿,他便加快脚步离开了。
院中,朱棣看着朱标,道:“大哥,父皇这是咋了?生气了?”
“父皇他···我也说不清楚。”
两人回过神,就见郝光明在视频中招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要不要聊一聊?”
聊一聊?
想起刚才父皇的变化,两人都不禁打了个寒颤。
父皇内心那么强大的一个人,都让这妖人给说的没了精气神,他们又怎敢跟这人聊?
万一等会聊得他们想死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