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酒楼开业,春来了(1 / 3)

有了皇帝陛下暗中保驾护航,甄家的生活逐渐有了变化。

食戟小食生意越来越好,大有名满京城的趋势。

一家人经过慎重商量,决定扩大营业规模,将小食摊升级为酒楼,以甄蒙亲手制作的特制料理和这个时代不曾问世的八大菜系为卖点,辅以甄蒙最新研制的高度白酒——五粮液,力求打造京城乃至天下独一份的餐饮圣地。

这项决定通过不为人知的秘密渠道传到了武弘德耳中,皇帝陛下一喜之下,将位于城东的某皇子白手套名下一家位置极好的铺面,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复杂手续,半卖买送的交到了甄蒙手中,并捎带着要求了这家尚未开张的酒楼三成股份。

甄蒙腹诽不已,堂堂当朝天子跟自己一个小老百姓要钱,合适吗?

有了皇帝陛下的暗中扶持,这家酒楼从筹备到装修再到开业,称得上一路绿灯,当京城书院院长,当世大儒谢德贤亲笔所提“食戟酒楼”的牌匾挂上之后,这家注定日后名动京华的酒楼就只等一个良辰吉日便可以开门迎客了。

一家人站在刚装修好的酒楼大厅,整个大厅约莫三百平米出头,摆着二十来套由京城最有名的木匠打造的上等花梨木的桌椅板凳,脚下是打磨的平整光滑的大块青石,一面墙上挂着一副硕大的字,上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落款:武弘德。

说起这幅字,甄蒙就哭笑不得。本来他在设计酒楼装修时随口吟出这几句诗,本意是提醒来酒楼用餐的食客,要节约粮食,杜绝铺张浪费,不曾想被皇帝陛下无孔不入的监察司探子听了去,于是第二天,郑九恩便捧着装裱好的这幅字送到了酒楼。

这幅字的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只要挂着它,没人敢在酒楼内惹是生非不说,来消费的食客不把盘子舔干净怕是都不敢结账走人。

但甄蒙相信,这不会成为阻拦食客的绊脚石,相反,这将是一块金字招牌,当今天子亲笔题的字,这种殊荣整个大武朝也找不出第二家来。

一楼大厅还布置了一个一丈见方的舞台,甄蒙打算在这里开一个书场,说说仁义礼智信,说说天地人神鬼。

这个时代的百姓在甄蒙看来多数依然蒙昧未开化,他办书场,不求有人能从书中领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只求人们能从中听出些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够人心向善,便已足够。

上到二楼,十余个雅间布置的精致典雅,每个房间面积一致,并没有学鼎盛楼那般人为的将房间分为三六九等,每个房间里都悬挂着半幅字,有李太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杨万里的《檄风伯》、《闲居初夏午睡起》,杜子美的《登高》、《春夜喜雨》,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等。

郑九恩曾好奇的问过,为何每首诗只有半阙,甄蒙笑着说了四个字:“抛砖引玉。”

郑九恩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跟随了皇帝陛下半辈子,胸襟见识自是不凡,他逐一将每个房间的半阙诗看完,越看越心惊,虽不能一窥全貌,但他相信这里的每半阙诗抛出去都足以震撼当今文坛。

郑九恩心思复杂的看着甄蒙的背影,这个二十年来一直韬光隐晦的年轻公子哥,胸有沟壑万千,若是不曾遭逢巨变,怕是这辈子也不肯展露锋芒吧?

甄蒙自是不知道郑九恩心中所想,他的想法很简单,以前韬光隐晦,是因为确实提不起什么兴致,自己只是个厨子啊,没必要也没那本事站在时代的潮头拨弄风云。

而现在则不同,经过一场巨变,他实实在在的经历了一场从身体到灵魂的拷问,迟来的外挂更是让他这个无神论者对冥冥之中的存在心存敬畏,甚至是向往。

于是他变了。

食戟酒楼开业之日,门庭若市,除了一些街坊四邻和吃惯了早点摊的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