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和谈”的最佳人选(5 / 6)

性不大,但要说成为宰执,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了。

而做不到宰执,自然也不可能力主两国和议。

楚歌证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成为宰执的方法,自然也就让完颜昌的计划,有了实施的可能性。

完颜昌的眼神果然亮了起来,但紧接着,他又问出一个新的问题。

“然而,我又如何确定先生一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呢?”

显然,完颜昌还是很怕这位李浩变卦的。

现在说的好好的,那是因为李浩是阶下囚,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为了重获自由之身,他肯定只能挑完颜昌爱听的说。

可是一旦放回去了,李浩就安全了。

完颜昌又不可能再把他抓回来,如何确定李浩就会忠诚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呢?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

楚歌瞬间影帝附体,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难道我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齐朝此时刚刚南渡,官家的班底中,许多都是自他做兵马大元帅时就跟着的老班底。

“那些旧臣,即便是像李伯溪这样有能力的,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很快被陛下疏远。

“我原本就没有李伯溪那样的治国之才,又有了这段不堪的经历。想要真正地被皇帝重用,除了可以为他促成和议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价值吗?”

此言一出,完颜昌的表情瞬间精彩了起来。

之前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担忧,瞬间迎刃而解!

完颜昌当然是想把李浩放回去的,可是放回去之后呢?还如何控制李浩?

这一点,完颜昌一直都没想明白,自然也就一直都没能下定决心。

但现在,李浩说的这番话去向他证明了一件事情:完颜昌根本没必要控制李浩。

因为李浩有十分充足的动机,去帮他完成双方的议和。

此时齐朝的皇帝是齐高宗,也就是齐惠宗的第九子,幸运地躲过了靖平之变,得以带着一帮原本齐朝的重臣重新去南方组建了朝廷。

与这个小朝廷中的重臣相比,李浩可以说是要啥没啥。

他既没有在一开始就跟在齐高宗身边的那种心腹的亲近关系,又不像李伯溪一样能干、能给齐高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李浩如果跑回去,不被重用几乎是一定的。

而如何能被齐高宗重用呢?

很简单,他要能带给齐高宗想要的东西:和议。

之前已经说了,齐高宗本身就是个想要偏安一隅的皇帝,内心之中是十分抗拒打仗的。而要议和,他身边的这些大臣,基本上都没能力,因为很难搭得上金国这边的人。

即便搭得上,双方也很难建立信任。

但李浩跟完颜昌之间的这一层关系,却让他有了和谈的天然优势。

当然,这优势其实并不大。

因为完颜昌此时还并未做到大权独揽的地步,金国此时还是主战派的天下。而且,李浩就算跟完颜昌关系不错,也很难将个人的私交上升到朝中事务上去。也就是说,李浩要和谈,该出卖的国家利益还是不少的,而且不见得能满足金人朝野的胃口。

但不管怎么说,有这层关系,足以让齐高宗觉得他确实能和谈,这就够了。

因为齐高宗就是这么个不靠谱的皇帝,只要让他看到和谈的可能,就愿意给出宰执之位。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浩的权位会与“议和”这件事情深度绑定。

金人这边还可以给他打配合,在和谈的过程中为李浩谋取各种利益,而李浩则是在自己权倾朝野的过程中、再顺理成章地多出卖一些国家利益……

而对于完颜昌来说,他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

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回齐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