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上船,自然也带上了少数的自己人。
但不管怎么说,绝对是不允许不可靠的人混上船的。
就这样,一切准备妥当,在权倾朝野的宰执李浩陪同下,齐高宗上了海船,开开心心地踏上了他的又一次逃亡之旅。
若是京师守住了,他就可以回来颐养天年。
若是京师守不住,他也可以乘船再往更南边跑,看情况还可以自立朝廷。
总之,怎么看都是万全之策。
只是齐高宗并不知道,这位宰执李浩在上船之前,亲自见到新继位的孝宗皇帝,并递过去一个锦囊。
“请官家收到金人进攻牛渚矶的军情之后,再将之打开。
“不可早,也不可晚。切记切记。”
孝宗皇帝接过锦囊,一脸懵逼。
对于这位权倾朝野的宰执李浩,他是历来没什么好印象的。
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祸国奸佞!
作为以孝著称的皇帝,他当然不能对齐高宗有什么怨言。所以,向来仰慕韩甫岳将军的他,就只能将这个锅,全都扣到李浩的头上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孝宗皇帝即位后不过一个月,就为韩甫岳将军平反昭雪。
所以在这个试炼幻境中,孝宗皇帝对李浩的态度,不言自明。
只是孝宗皇帝不解,这位大奸臣为何要在临行之前给自己一个锦囊?
想控制我?
这怎么可能呢?单凭一个锦囊又不可能做到。
于是,他只好在疑惑中,目送太上皇和李浩登船。
……
大船劈波斩浪,很快来到海上。
望着茫茫的大海,已经是太上皇的齐高宗,反而生出了一些亲切之感。
毕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往海上跑了。
大船吃水很深,所以晕船的情况并不明显。而且,船上备有各种物资,加上时不时地还可以捕捞些海鱼让御厨烹制,相比于深宫之中,倒是也别有一番滋味。
只可惜隔绝重洋,此时金人与齐朝的战事到底如何了,尚不清楚。
虽说也安排了船只往来传递消息,但大海上波涛茫茫,一来一回费时良久,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就这样,齐高宗在海上漂了三天。
直到这一天,一名小太监匆匆忙忙地来禀报。
“太上皇!不好了,不好了!”
齐高宗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得咯噔一声,慌张地问道:“怎么了?是金人已经攻下京师了?还是金人追到海上了?”
小太监忙不迭地摇头:“回太上皇,都不是,金人没有来!
“是李相……
“李相想让陛下过去一叙。”
齐高宗听完,长出了一口气。
“慌慌张张,大惊小怪的!把朕吓了一跳!
“又不是金人打过来了,有什么好慌乱的!
“李相想跟朕议事,直接来找朕就是了,怎么还有让朕过去找他的道理。”
小太监有些手足无措:“可是,李相,李相是在下层的船舱之中,他说,太上皇最好还是去看一眼,省得……省得崩得不明不白……”
他的这番话虽然是转述,但也已经是大逆不道之词。
可是又不能不说,毕竟不如实说的话,这位太上皇恐怕根本也无法明白此时的处境。
齐高宗又惊又怒:“李浩岂敢如此跟朕说话!反了他了不成!
“好,朕倒要去看看他到底搞什么名堂。
“传朕的亲兵同去!”
齐高宗说罢,气冲冲地带着亲兵,跟小太监一起往下层的船舱走去。
如果是在朝中,或许齐高宗还要对李浩忌惮一二。
但在这艘大船上,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亲兵,他自信不论发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