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川军出川(3 / 4)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5047 字 4个月前

指挥权交给了秦良玉。

当年秦邦屏、马麒麟率领的白杆兵三千,加上酉阳土兵四千,吴文杰等川兵,以及周遇吉等的兵,共计一万五千余,在浑河血战惨败。

对秦良玉来说,这是难以遗忘的血仇大恨。

当年浑河畔,辽东铁骑、川军、浙军三支人马,本该携手并肩的,结果还在关内通州时就已经内讧,双方铳炮齐发,激烈战斗,打的城中民房商铺都倒塌无数。

浙兵跟蓟镇兵又不合,所以后来战斗时,川军渡河布阵,浙兵却在对岸立营,两军隔河布置,本身就是意气用事。

面对张世鹏的信任,秦良玉很感激。

当年若是川浙兵有这等信任,也不会败了。

“我军既然抢夺了南郑城,那么出城列阵,也只为守城,张提督御营在左,我率川军在右,左右呼应,互相支援。”

只要城里有足够的兵力,那么守城一方都不该被动的把自己堵在城里,必须得出城依托城池,甚至在城外建立据点堡垒,这样才更有胜算,占据主动。

秦良玉是老将,她力主出城应战,文安之全力支持。

文安之一万人马,分为两路,分驻府城和东关土城。

秦良玉和张世鹏各统四千战兵,在城西列阵,总督张岱领两千奇兵埋伏在下游河湾水上。

拥有两万人马的明军,明显占有很大优势。

只要不浪,能够互相配合,那就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朱鹏翼也已经成功夺取了阳平关,并赶往勉县。

秦良玉的作战核心就是倚城背水,列阵迎战。

鞑子敢来,就防守反击,不来就守着。

八千人马,以营为单位,组成军阵展开,枪盾在前,弓铳在后,两翼还各有一支轻骑。

两军相距里许。

李国翰和鳌拜等观看许久,觉得没有把握,却又有几分心有不甘。

毕竟秦良玉名头虽大,但也是他们八旗手下败将,白杆兵也不止一次败在他们手下。

而且他们刚大败了张献忠,所以此时虽疲惫,但又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觉得被明军趁虚夺城,刚夺了阳平关,现以夺南郑城,十分愤怒。

“明军城外列阵者不过七八千人,我军现在除去伤者,能战者起码是他们一倍以上。我认为,可以把这些兵分为两翼,各七八千人。”

“等盾车、棉甲、盾牌等就位后,盾车在前,步甲在后,以弓箭火枪掩护,骑兵在两翼策应。”

清军的盾车攻坚破阵战术还是很强的,盾车、盾牌配棉甲,有很强的防御能力,再加上他们的劲弓重箭和火铳,再加上火炮,正面的野外对战,明军很少顶的住这攻势,只要破开阵形,到时骑兵再冲杀过去,也就彻底赢得胜利。

当年在关外,关宁军都顶不住这样的攻势。

简单的商议过后,最后决定由固山贝子屯齐领两千蒙古八旗,固山额真韩岱领两千八旗满州,赵光瑞领两千八旗汉军,张勇领两千陕西绿营,共八千人马为右翼,率先发动进攻。

李国翰领左翼策应,而鳌拜仍领一支满州精骑预备。

······

韩岱是满鞑宗室,虽然爵位不高,但也是年轻一代里的勇将,他回到阵前,立即下令展开强攻,要一举撕开南蛮的阵线。

“盾车还在后面,没有全部过江,大盾有些也还随在后面。”一名军官告诉韩岱,现在盾车还没就位,需要大约半个时辰,盾车、大盾等就都能就位了。

另外他提议,将士疲惫,正好让士兵休整一下再攻。

可韩岱等不了,他觉得这些明军跟张献忠的西贼没什么区别,甚至可能还不如纵横天下多年的西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