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9.生活处处皆灵感(2 / 6)

“是,我也看到了……找您问的人多么?”

“多,多了去了。包括一些导师,手下有些优秀的苗子,也都想塞进来……大家对你还真挺有信心的。”

于珍虽然语气里有些“苦笑”的味道。

但实际上,脸上都是意气风发的模样。

只是因为一部《舌尖》。

或者说……

仅仅一部《舌尖》。

天朝的纪录片领域,正式录入了许鑫的名字。

并且,碑刻的地方,还是最高处的位置。

“那咋办……一期的项目也不是啥大制作啊。”

许鑫一脸无奈。

这几天的时间,没屁事的他在家整理出来了两套纪录片的项目雏形。

一套,就是以文物修复为底的主题。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文物修复之路。

他觉得还挺诗意的,毕竟是“丝绸之路”给他的灵感。

这个名字……他特别喜欢。

虽然不知道杨蜜那“大哥你认真的?”的眼神从何而来。

反正他挺喜欢的。

而另一套,则是想拍拍这座紫禁城。

从燕京修建开始,一直到如今。

前面的项目企划呢,很小。主要就是那些老师傅和修复文物的故事。

算是实验作品。

而后面的项目……很大,里面涉及到的知识过于庞大。无论是于老师还是侯老师,看到他的企划后,都打算当做一个长期项目。

分阶段的来做。

反正……研究生这种“牲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嘛。

当然了,这是许鑫自己的想法。

别人说这话算是侮辱,但他说这话就半点毛病没有。

因为他也是牲口之一。

关于故宫紫禁城的项目,需要的是历史的严谨,以及那蕴藏在天朝人骨子里的浪漫相结合。

这个项目许鑫具体也还没有什么头绪,得慢慢研究。

索性定了个长线的五年计划。

但修复文物这个课题,可能明年差不多就能启动了。这些天已经开始择选项目成员。

从前期的课题选定、拍摄内容拟定、到后期的拍摄实施……

按照《舌尖》的思路走,许鑫估摸,核心剧组大概15到20个人就是极限了。整个剧组的人数大概在30到40,怎么也都拍完了。

毕竟这个纪录片又不是《舌尖》,不需要那么多的团队走遍天南海北。

可问题是……

架不住报名人数呼呼的往上涨。

直接找于老师问的关系户不提,就是在青年电影制片厂里募集的工作人员,这会儿资料都超过300份了。

人多到夸张。

“这事情你就别操心了,我来选吧。咱们又不是分猪肉,归根结底,影片质量第一……哦对,厂里昨天还打电话问我,你确定300万的经费够用?……你别作假啊,钱要是不够你就说。别片子拍出来抠抠搜搜的。”

亲娘咧。

你听听这话。

许鑫赶紧点点头:

“够了。只要能和故宫那边沟通好,这片子的花费其实真没多少钱。别的不提,人工就省一大头……在外面,三四十人的剧组,每个月怎么不也得30万起步?这边直接腰斩。器材又是学校出,我估摸都花不完。”

他这话其实说的挺黑心资本家的。

但实际情况还真没说错。

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是没工资拿的。

拿的都是补贴。

具体的看项目,和导师来定。

有的研究生呢,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