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吉吃了这血压上升的要是什么后果,朱慈烺暂时不知道。他知道的是,京城来消息了。
崇祯皇帝的官方表彰,把辽东将士的威猛霸气,虎贲军的功劳都夸了个遍。洪承畴功过相抵,戚家军英雄千古。唯独,没有夸朱慈烺。
孩子嘛,夸得多了容易膨胀。毕竟到现在,崇祯皇帝还是不确定,自己这个古灵精怪的儿子,到底是无双国士还是大明逆子。因为朱慈烺的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在崇祯皇帝看来,总是显得那么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不过嘛,关键时刻,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崇祯皇帝最后总还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
比如这次,崇祯皇帝官方的名义一道圣旨把辽东将士一顿夸。识破了黄台吉的阴谋,保住了关宁锦防线,这个军事意义重大。
同时,对于戚家军战死的将士表示哀悼。辍朝三日,同时安抚阵亡将士的家属。
可是到后来,让洪承畴愧疚的是,以至于许多阵亡戚家军的将士,甚至都找不到他们的家属。忠魂铁骨,葬与关外。这些戚家军将士,无愧于华夏男儿!
这次,崇祯皇帝又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了。尽管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收取京城商户的商税,陕西那边的孙传庭也搞起了打土豪分田地。虽是差点搞得陕西大乱,但总算是解决了不少财政问题。
可这些改革要想在短时间内见到巨大的成效是不切实际的,虽然京城商税缓解了国库压力。但也仅限于京城三大营的军费开支,大明朝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曾经,朱慈烺也是夸下过海口。辽东将士的军饷,一文不欠。既然出来的话,就得到做到。不然失去了公信力,谁还肯为朝廷卖力。
问题是,国库依旧捉襟见肘。这次辽东打了大胜仗,朝廷总得表示一下吧。还有二十三万明军来回的奔赴调动,军饷粮草都是个问题吧。
这不是几十人几百人,而是二十多万的明军。大军一动,得耗费多少钱粮。这些,可都得是国库来支撑。
国库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得有地方取啊。对灾区不断的减赋,能收赋税的地方就那么几个省。就连富庶的江南,都有些不堪重负了。更别提,其他省份。
没钱,依旧是摆在大明朝面前最大的绊脚石。有钱就能赈灾、有钱就能打仗、有钱就能民安,没钱只会乱。
原本打算下个月给辽东的军饷,可能要暂缓一缓了。崇祯皇帝在官方圣旨上没有将这件事出来,也没有告知蓟辽总督洪承畴。而是悄悄地一封密信,给了儿子朱慈烺。
大概是崇祯皇帝在想,不定,这个逆子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呢。这纯属是病急乱投医,朱慈烺又不是印钞机,他哪儿来的钱。
不过,朱慈烺看到老爹的密信,登时暴跳如雷差点撕了信。没钱?当初可是本宫在辽东将士面前信誓旦旦,往后朝廷绝不会拖欠辽东将士一文军饷的。
现在,你们不给就不给了。你们不要脸,本宫还要脸呢。这以后,在辽东谁还敢信本宫。
后面,虽然崇祯皇帝略带歉意的表示。军饷仅欠一个月的,次月定会补上。
可这种官方敷衍的文章朱慈烺见的多了,是次月,还不知是猴年马月。而且,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面再次会进入欠饷的死循环。
朱慈烺再也忍耐不住:“记吃不记打,还不够么!上次的教训还不够么。父皇他想干什么,非要眼睁睁的看着大明亡国才安心,非要眼睁睁的看着建奴打进关内,他才算罢么。君无信,如何治天下!”
一个太子,他竟然敢出这种忤逆不道的话,这可是致命的。而且,朱慈烺这番话是当着很多人的面的。
这些人,有虎贲营的将领,也有东宫卫的十几个首领。李岩和宋献策也在此列,二人早已从山海关来到了锦州前线。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