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千古一帝(1 / 2)

嘚瑟,大明王朝开国以来,对于读书人的待遇,在崇祯皇帝手里终结了。不是读书人不会优待,而是不会再给你过分的优待了。

读书人的优待,自我崇祯始止。

崇祯皇帝在雄县废除对于读书人的优待,这立刻引起了他们的反弹。

甭管你是不是皇帝,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行。砸了他们的饭碗,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士子们,岂肯干休。

于是,雄县的读书人们开始集结。他们决定到衙门外闹事,为自己的不公待遇伸冤。这对于他们来,其实是冒险的。

这可是皇帝,崇祯皇帝的暴虐可是素有耳闻的。一个把封疆大吏袁崇焕都能凌迟处死,一个杀掉了几十个朝臣的皇帝。若是惹毛了圣上,后果难料。

可是再严重的后果,也不能断了自己的财路吧。如今皇帝下旨,取消一切读书人的优待政策,这不是把我们这些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让死路上逼么。

既如此,既然日子过不下去了。那就闹,去衙门闹。让天下人看看,这件事我们占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虽然有些过激,可也并非没有道理。

明朝末年的文学家曹学佺曾写过一首名为《至屠夫徐五家见悬此联》的诗作,原文为:“蝇营狗苟贪妄欲,人猿如何再作揖,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曹学佺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出身,也是史料上所承认的闽剧始祖之一。

曹学佺是谁,他自己也是读书人。南明的忠臣,甚至于连满清都追谥其为“忠节”义士。

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写下了这句流芳百世的这段话。

万历末年有一位担任浙江学道的老官员名为李乐,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浙江当地的读书人都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样子,人人都是浓妆艳抹毫无羞耻之心,而且有的还当街与风尘女子调笑打闹,甚至女子的内衣,如肚兜等拿在手上摇来摇去。

因而这位李乐还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诗作原文为:“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崇祯皇帝在雄县这些时日,还有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是亲眼所见。

这些读书人走在大街上,都是自然而然的天生优越感。他们成群,身边带着家童奴仆。那些普通百姓见了,往往都要施礼或者躲避。

因为在百姓们眼里,这些读书人都是高人一等。在这些读书人眼里,普通百姓都是贱民蝼蚁。

范进中举里面最鲜明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了秀才,胡屠夫便跟他,以后见了那些耕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也就是,读书人有着天生的优越感的。这一点,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只是到了大明,对于读书人愈发的优待。

朱元璋优待读书人的出发点是好的,网罗天下人才,为朝廷所用。就像是他一开始成立锦衣卫,成祖皇帝成立东厂等等,都是为了反腐治贪。

只是到了最后,一切都变了。大明又缺乏如太祖成祖这样的果敢之君,所以越到后来,原本许多事情都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锦衣卫后来制造了大批冤案,至于东西厂更是罪恶滔天。甚至于天启年间的魏忠贤,已经一手遮天。这些,都是大明亡国的祸端。

而魏忠贤的倒台,使得东林党的崛起。这些东林党人一开始也是本着救国救民的,可当他们尾大难制没有制约他们的时候,一切都变味了。

从一开始的救国思想,进而成为为自己捞钱捞权的理由。他们大肆培植党羽,优待读书人取消商税等等,反正一切都是为了天下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