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刺史公,刚立冠。”
“嗯,官员考核第四?你父亲是大将军府计室?”
秦爱认真的说道:“刺史公,我父亲过去曾在邺城担任计室,后来陛下派邺城精锐前往朔州守关,我父亲就一并前往,后来在大将军府任职,我也是在朔州参与的考核。”
“嗯。”
袁聿修缓缓放下了手里的文书,看向了他,“你来此处上任有多久了?”
“有十七天了。”
“那你做了什么?”
“我一直都在按着庙堂的政令,进行登记和授田之事。”
“那你了解了地方的情况吗?”
“地方的村落,人口,耕地数量,我都已经”
“不是问你这个,我是问你,有没有去过地方,知不知道地方百姓的情况如何?”
秦爱愣了下,摇了摇头,“到来之后一直都在记录文书,还不曾前往各地。”
“我一个刺史,尚且知道上任之后要亲自前往各地去看看,而你一个县令,上任十余日,却不曾在自己治下转上那么一圈,你这第四,是你父亲出力的吗?”
秦爱的脸色当即变得难看,他站起身来,“刺史公!若是您觉得我不称职,尽管向庙堂弹劾,何以羞辱呢?!”
袁聿修看向了他,又看向了自己的随从。
那随从急忙从怀里拿出了文书,厚厚的一大堆递给了这位年轻的县令。
县令拿起后看了起来。
他发现这文书之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各地百姓所遇到的情况,有几个还被特意标记起来,不知记录了多少,县令往下翻看了好久,都没有结束。
“要治理地方,怎么能不知道地方的情况呢?”
“这百姓不是你文本上的数字,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我们被大将军派到此处来,不是为了给他记录数字,是为了帮他治理地方。”
“这治理地方,就是在治理百姓。”
“你连你麾下的百姓是怎么样的都不知道,只坐在这里看那些文书,如何能治理的好呢?”
“这登记调查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你麾下的诸吏来操办,你是要做出决定的人,看的也必须要清楚,就如这授田,你看看百姓的情况,此时授田真的合适吗?”
秦爱有些懵,他放下了文书,“可是授田乃是大行台的命令。”
“那又如何?命令便是一成不变的?就是不能更改的?”
“此处的情况特殊,与其他地方不同,土地不够肥沃,气候恶劣,牧民更多,北道的命令,是不是也该适当调整呢?”
“若是一定要推行,是不是要做出些合理的改变呢?若是按着命令,胡乱行政,再好的政务,也会变成祸害百姓的政令。”
袁聿修认真的讲述起来,秦爱这才低下了头。
“袁公说的是,我知错矣。”
袁聿修看着这年轻人的态度,又温和的说道:“做事定要符合地方的情况,勿要太迷信庙堂的政令,庙堂还不曾来过这里呢,还能比来过这里的人更了解此处吗?”
秦爱觉得这句话多少有点大逆不道,可认真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
袁聿修便将自己所遇到的诸多情况都一一讲述了起来。
“要给予这些牧民方便,不过,近期内各地天气回暖,此处的情况还不好说,授田的事情,要适当的进行,另外,塞外那些胡人,想办法在地方上设市,让他们能有个与我们的百姓进行贸易的地方,勿要都给赶走。”
“过所等事,要特事特办,牧民可以办理专门的过所,方便他们四处牧马”
袁聿修一连说了十余件事。
官员们低头记录着,不敢多问,包括县令,此刻也是记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