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事。
与此同时,第一期的《大朔新闻》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筹备。
除了时事板块,王清晨还规划了诗词文章,奇人异事,官场趣谈,百姓民生等,
他甚至还为此重新开了话本连载版块。
连载的正是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戏剧‘柳荫记’的爆火。
他的话本如今在京师也炙手可热,即便是官员也不能免俗。
同时也是为自己的梨园打波广告夹带私货自古便有。
而四海梨园也远比想象中更加火热。
如今业已成为京师最富盛名的消金窟,只要大幕拉开,每天财源便滚滚而来。
无论是刚来京师的外地人还是祖祖辈辈都在京师的本地人,都以四海梨园为谈资,其戏票更是一票难求。
而随着四海梨园的火热,京师之中竞相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梨园。
但是多数只学到其形,未学到其魂,尤其是剧目质量更是天差地别。
相较之下,四海梨园的含金量仍在进一步提高。
如今京师百姓每每闲暇总是要唱上两句当下最火的台词,一方面是自娱,一方面是炫耀。
进出四海梨园也逐渐成为一件有身份的事情。
因为有着征北侯府这块金字招牌,杜绝了诸多麻烦,毕竟将门勋贵自古便是一体,最不好惹。
而郑良趁着这次机会也招收了诸多前来学艺的女子,这也是为后续的发展做准备。
女子学艺自古都要比男子难上许多许多,不仅要看机会还要提防诸多东西。
也因为四海梨园的特殊性质,所以招徕了诸多艳羡者。
而郑良想要继续做大做强的话,自己培养演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王清晨给他出的主意。
四海梨园目前的赚钱能力甚至比有容小筑还要强上不少。
如果再开上几家,那岂不赚得盆满钵满,而人手就是最大的问题。
名利遮人眼,为了这两个字很少有人能忍住自己的底线。
但恰恰郑良和王清晨都不是那种丧失底线的人。
“我们做的是干净生意,切忌……”王清晨没有点明,但是郑良却已知道。
“在下省得”郑良施礼严肃道,。
“那便按规矩来,学徒没有银钱也可,那便更加不要苛待,都是一些讨生活的孩子,能照顾便多照顾一些,吃食上提高一些”王清晨叮嘱道。
“是”对于王清晨的吩咐,郑良从来都是没有任何折扣地完成。
……
目前四海梨园已经收了十数名女孩,有的甚至是被人直接丢在四海梨园门口的。
因为有人传出四海梨园台上的艺人拿的甚至比寻常掌柜都多。
所以才有一些过得并不如意的家庭将家里的小娘送来学些本事。
身家清白者有之,居心不轨者亦有,郑良也不是毫无辨别。
对于那些身家清白的,四海梨园都签了活契,对于那些来历不明的,能问出家庭的,王清晨便托人都送了去,问不出来历的,郑良也到衙门登记造册(算是收养证明)。
继续阅读
如不如此,以后总是麻烦,而王清晨既最怕麻烦又最不怕麻烦。
由于四海梨园目前正处于上升期,王清晨并没有贸然继续开展其他业务,贪多嚼不烂,暂时深耕才是立身之本。
其实,最主要还是原因人手太少了。
同时,王清晨也准备多收一些聪明机灵的男孩当做掌柜培养,就好比当初郑式的小学堂一般。
不过那样的话便算是培养自己家仆,所以王清晨还是比较慎重的,最好能够通过人牙买断身契才最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