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谁先妥协(1 / 2)

妥协其实也是一门高深莫测的艺术,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那些在蓝星上嚣张跋扈、不可一世许久的国家,没有哪一个甘愿成为首先示弱低头的那一方,于是乎整个局面便陷入到了一种胶着状态之中,双方互不相让,持续对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紧张的氛围却丝毫未见缓解,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酝酿。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着那个能够打破僵局的关键时刻到来……或者说,他们也不知道究竟要等到何时,这场对峙才会有一个结果。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在这场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却波涛汹涌的角力之中,救国军,亦或说楚天铭,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原因无他,只因他洞悉未来数十年间全球局势的走向,已然如同站在神明之巅,俯瞰众生般洞彻一切,仿佛开启了无敌外挂一般。

既然对方拉不下脸面来寻求谈判,楚天铭自然也并不焦急。

每日完成手边工作后,他便会前往寻高云辉闲谈一番。

此时此刻,美国大使馆内,那位美国代表正凝视着刚刚从国内传回的电文,陷入沉思。国内方面要求他尽力与救国军展开谈判,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并且强调,只要不触及国家利益的底线,可以考虑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哦,天啊!救国军竟然如此难以对付?难道连强大如斯的美利坚也要向它屈服吗?”

美国代表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惊愕与疑惑。

然而,这位代表并不知晓,在美国本土,由于罗斯家族的穿针引线,众多家族正与救国军打得火热,展开着频繁而紧密的商业往来。

在这庞大利益链条的束缚下,这些家族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感到震惊不已的并非只有美国代表一人,德国的代表亦是如此。

但当他得知本国军方与救国军存在合作关系后,便恍然大悟,不再对这一局面感到诧异。

毕竟,相对于那些已然失去实际意义的面子问题而言,从救国军处获得的各类前沿先进技术显然更契合国家的核心利益需求。

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很快这两个国家的代表就表达出了和救国军进行交谈的意向。

美国和德国的立场获得了楚天铭的赞赏,于是双方迅速派遣代表前往北平举行机密会谈。

就在两位代表表示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的那一刻起,原本驻守在两国大使馆外的救国军便悄然消失无踪。使馆工作人员终于能够自由出入东交民巷,不再受到救国军的阻挠与困扰。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个国家的代表竟突然宣称要把负责保卫使馆的军队撤回国。其理由是北平当前的局势已得到有效掌控,他们坚信救国会能确保使馆所需的安全保障。

而在他们发布此消息后的次日清晨,那些驻留于使馆的军队便搭乘着卡车风驰电掣般驶离北平领土,并经由天津港乘船归国。

自那日起,美、德两国大使馆门前出现了几位站岗执勤的警察;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得以迅速修复,使馆各项工作重回正轨。

直到这个时候,东交民巷里面的各国这才明白过来救国军的目标是各国的“驻军权”。

明清时期,东交民巷一直是“五府六部”(五军府: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所在地。

清乾隆、嘉庆年间,在此修建了“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这里又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国的使馆。

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等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一座座异域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