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铭和肖颖站在茶楼里,从周围喝茶人的议论声中也渐渐地了解了王三这个人,顿时他的脸色也黑了下来,变得非常的难看。
话说这王三啊,可真是北平城中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想当年,他也曾是一家报社的编辑,文笔犀利,思想独到,颇受读者喜爱。然而,自从日国人占领了北平城,一切都变了样。
面对日国的铁蹄肆虐,王三竟然没有丝毫的愤慨与反抗,反而对其强大深感钦佩。他开始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吹捧日国人的“伟大事业”之中,似乎忘记了自己身为中国人的尊严和骨气。
从此以后,王三的文章里再也看不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取而代之的是对日国人的阿谀奉承。他用尽华丽辞藻,将日国人描述得如同神明一般高高在上,而把自己的同胞贬得一文不值。
他的这种行为,让许多曾经敬仰他的人感到失望和愤怒,但他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这个人彻头彻尾的就是一个软骨头,已经没了作为华国人最基本的认知和底线。
当北平沦陷之时,日本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侵略者的恶名。为此,他们在统治手段上一改往昔的残暴行径,转而推行所谓的“怀柔政策”。
同时,不遗余力地宣扬自身乃是将北平民众从苦难中拯救出来的“救世主”。王三的横空出世,恰好满足了日本人当前最为急迫的需要。
王三看准了日本人急于洗白形象的心理,便主动投怀送抱,不仅自己帮着日军在报纸上大肆的洗白,还拉着一群没骨气的文人跟着一起无底线的吹捧日国的强盛,阿谀奉承之事信手拈来。
渐渐地,王三成了日本人眼中的宠儿,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与重用。
凭借着这份恩宠,王三开始狐假虎威,四处欺压良善,强取豪夺。他借助日本人提供的权力和资源,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那些遭受欺凌的百姓,则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
北平光复后,王三整日忧心忡忡、坐立不安,深怕自己曾经无底线的吹捧日军的事情败露引来杀身之祸,遭到救国军的清算。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藏头露尾、小心翼翼地观察后,他惊奇地发现救国军正忙于同东郊名巷那帮趾高气扬的外国佬周旋较量,完全无暇顾及像他这样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见此情形,王三那颗悬着的心渐渐落回肚里,胆子也慢慢大了起来。
原本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半步的他开始频繁外出走动,并尝试着与周围人接触交谈。随着时间推移,王三心中的恐惧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则是愈发膨胀的侥幸心理和对自身命运盲目乐观的态度。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王三吃完早饭后正准备回家睡个回笼觉,但走着走着却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去茶楼坐上一坐,顺便听听客人们闲聊时谈论的关于北平城的各类消息。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王三走到茶楼门前的时候,那个曾经见到他便点头哈腰满脸谄媚笑容的伙计竟然用一种极其鄙夷不屑的目光看向他,并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把他拦在了门外。
那伙计的眼神分明就写着:“王三与狗不得入内!”
这种极度鄙夷的态度深深刺痛了王三敏感而又脆弱的自尊心,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尤其是当他注意到周围其他路人也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时,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愤怒情绪。
要说楚天铭最恨的人有哪些,王三这种软骨头绝对算得上其中的一类。
此时此刻的老百姓们,内心无比单纯质朴。
在他们眼中,读书之人仿佛身披一层神秘而神圣的光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同时,又因其博学多才、见识广博而备受尊崇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