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和思考的困难应该也很难被通过别的方法绕过。
试想一下,一个盲人如果想要解答一个关于红色和绿色到底哪一个和青色更接近的问题,依靠自己的思考怕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越早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没有太多的帮助就越好。
也许看不到命运的普通人对于命运的了解就和盲人对颜色的理解差不多,然而我不是盲人因此也不确定这个比喻的准确性。这个比喻涉及到能感知到与不能感知到的对比,因此在这一类比喻里,我只能体会到比较对象中的一侧。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只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侧。这个比喻本身的准确性也许无法被判断或者定义,又或者这种性质的定义依托于别处,比如对思维的引导和暗示?
大概有些东西没法准确地用我们已有的语言来在一定篇幅内描绘出来,因而比喻成了一种简化负担的选择?也许在这层层模糊之中,我们的大脑里不受语言限制的思维部分可以一点一点地处理这些信息,进而复原它的面貌?
这些被复原的信息大概还是难以用已有的语言来在一定篇幅内准确地描述出来,于是再次被传达的时候又是比喻了?
也许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正好这是一个比喻,多么有趣啊。
大概这个比喻就是需要用另一个比喻或者另外多个比喻来近似的?
又让我想起了另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然,这是有些不同的。
我并不认为我完全理解了这两句中的任何一句。我也不确定“完全理解”是否有可能。
我不得不说,能意识到有我不能理解的问题和事物,同时试图围绕着它们进行一些思考,真是让人着迷而又让人享受。
如果整个世界都只有可以被理解甚至被解答的问题,那该是多么无趣啊。
这种放开大脑全力思考带来的兴奋感和略微的头痛感交织在一起,在头晕乏力的时候走动两下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在口中丢入几颗糖果提神之后再继续,直到头痛和飘忽混在一起,无与伦比的思维速度和能被感知的思维屏障同时出现,就和困乏与失眠同时出现一样,让人上瘾又略带折磨。
运河岛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