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武装撤侨(3 / 5)

冲得更散。

罗刹的火枪骑兵,就是兵种里的BUG,远战是火枪兵,近战是骑兵,任何兵种对上他们,都会吃大亏。

所有的老弱妇孺们都拼命地加快了脚步。她们知道,在她们身后阻挡着罗刹人铁蹄和枪弹的,是她们的族人,她们的丈夫,她们的兄弟,她们的儿子。

她们帮不上他们,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低下头,拼命地往前跑,她们跑得越快,身后的亲人压力就越小。

她们跑得越快,距离大明就越近。虽然派去求援的飞骑一直没回来,但乌尼戈临走时告诉过她们,大明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们一定会在大明的边境上等着她们。

只要她们能跑进大明的境内,她们就安全了。那些罗刹人在大明吃过亏,他们一定不敢追进大明去。

战斗打响了,这是这么多天以来,规模最大,也最血腥的一次追杀。

枪声如同无数成挂的鞭炮一样疯狂轰鸣,密集得几乎听不出个数。斜射上天空的箭矢,遮天蔽日,犹如乌云。

战马摔倒在地的嘶鸣声,人的惨叫声,战马撞在一起的闷响声,让大地都在颤抖,拼命奔逃人们,感觉自己就像在一面大鼓上颤动的跳蚤。

罗刹人被土特部族不要命的冲锋打得连连后退,但这里也包含着战术的因素。虽然他们身上也带着近战的长刀,但他们最大的优势仍然是火枪

火枪对比弓箭,优势在于距离,一旦两军相冲变成白刃战,土特部族的人数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彼得诺夫将骑兵分成了四排,当第一排快接敌的时候迅速后撤,第二排继续开枪。

然后第二排后撤,第三排开枪,如此循环往复,保持对土特部族骑兵的压制和杀伤。

巴特尔当然也知道这么打下去的危险,但他也迫不得已,他不冲锋,就永远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所以他只能用族人的勇猛来弥补武器上的不足,希望能尽快接敌进行白刃战。

但当敌人退得太快,已经脱离了火枪射程时,他们却也不敢追得太远,因为他们担心敌人会绕过防线去屠杀前面手无寸铁的族人。

双方因此在辽阔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惨烈血腥的拉锯战。黄昏时分,胜负终见分晓。

勇气会随着时间消散,但火枪依旧犀利,土特部族的骑兵死伤惨重,罗刹人终于展开了全面反攻。

土特部族的骑兵不断被火枪压缩向后,已经距离前面奔逃的族人不远了。

已经跑不动的老弱男人,自发地抽出了身上的刀,转身站定,希望成为保护族人的最后一堵墙。

一些身体强壮的女人,也放下了自己的孩子,告诉孩子们,继续往前跑,别怕,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孩子们哭着往前跑,还有更小一点的,哭喊着抱着母亲的腿,不肯走。母亲把他们抱起来扔在车上。每一辆车上都挂满了小孩儿,摇摇晃晃地往前蹒跚而行。

巴特尔全身浴血,惨笑着看向夕阳。平原上的落日,格外的大,格外的美,但土特部落就像这夕阳一样,终于要落山了……

奔跑的孩子们,忽然看见前方腾起的烟尘,很远很远,但大地的颤抖让他们明白,前方要么是野马群,要么是一支庞大的骑兵队。

烟尘越来越近,平原上刮起了狂风,吹散了烟尘,露出了烟尘中黑压压的骑兵,骑兵的最前方飘扬着一面大旗。

“大明辽东总兵”——“李”。

一瞬间,追击的罗刹骑兵勒住了战马,目光越过已经陷入混乱的土特部族的骑兵,看向远处忽然出现的队伍。

巴特尔抹了把脸上混合的汗水和血水,回头望去,顷刻间泪水夺眶而出,仰天嘶吼,犹如一头重伤不死的猛虎,虎啸山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