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反目成仇(3 / 4)

嘉靖不想让母亲在后宫受气,但他此时内心仍然感激张太后,也不愿和张太后撕破脸,于是他开始了曲线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大礼议。

嘉靖的思路是,只要大礼议赢了,让天下承认我爹是我爹,那么我妈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了,和张太后平起平坐,甚至还要高一点点。

这个想法在礼法上绝对是正确的。张太后此时之所以地位比蒋太后高,并非因为她是明武宗的母亲。

明武宗已经驾崩成先帝了,先帝的母亲,在平辈的情况下,地位不可能比现在皇帝的母亲地位更高。

而是因为现在从礼法上,蒋太后并不是嘉靖的母亲,兴国太后是个尊号,只是代表群臣认可她生了嘉靖有功。

但在礼法上,嘉靖的母亲是张太后,所以张太后才是现在皇帝的母亲,蒋太后不是。这个关系,类似于妾生的儿子,在礼法上是正妻的儿子一个道理。

所以嘉靖积极推进,要证明我爹是我爹,只要我爹是我爹了,我妈自然也就是我妈了。

在蒋太后来京之前,刚中进士的张璁曾为嘉靖写过一篇文章,以宋仁宗传位的例子,说明了嘉靖当皇帝,并不影响他认亲爹的问题。

当时嘉靖如获至宝,只可惜杨廷和等群臣不认账,还搞打击报复,把刚中了进士的张璁给赶到南京去养老了。

这次嘉靖旧事重提,把自己这个帮手又召回京城,与杨廷和等人开战。

这场战斗,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一样,淅淅沥沥、沥沥拉拉的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人人都很痛苦。

但此时的嘉靖已经不是孤立无援了,他蒋太后在身后出谋划策,母子同心,其利断金。

而随着嘉靖年龄的增长,一些朝臣开始看出了趋势,不管这场大礼议谁输谁赢,嘉靖的皇帝是当定了。

既然皇帝已经定了,那么将来的荣华富贵,还是取决于皇帝的赏识。杨廷和再厉害,总是要告老的。

所以支持嘉靖的人也越来越多。终于,在嘉靖三年的时候,嘉靖取得了大礼议的重大胜利。

嘉靖为父亲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

虽然前面带着本生两个字,但毕竟从礼部的角度,已经承认了他的父亲是有尊号的皇帝,则母亲自然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可以和张太后平起平坐了。

按正规的历史,嘉靖三年杨廷和就辞官了,可在这本书的历史里,杨廷和坚强地留了下来,继续和嘉靖斗争。

特别说明一下,避免误导了各位读者。同时再次强调,本书中的时间和事件,均不可作为正史来看啊!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杨廷和的顽强狙击下,嘉靖大礼议的最终胜利,被生生地延后了七年,从正史中的嘉靖三年,变成了嘉靖十年。

因为在那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儿,让嘉靖彻底占据了上风,而杨廷和和百官失去了最强大的后盾,一败涂地。

嘉靖十年时,朝中暗流涌动,因为大家都知道,后宫中蒋太后和张太后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已经互不见面了。

而嘉靖虽然仍然在两边保持着礼数,但实际上在张太后面前只是早晚露一面,剩下的时间大多与蒋太后在一起。

杨廷和几次请见张太后,希望张太后能下懿旨,褫夺蒋太后封号,赶回兴王府去供养。

因为杨廷和已经看出来了,自从蒋太后入宫之后,嘉靖战斗力大增!身后有个奶妈,肉盾的威力立刻就发挥出来了!

此时的张太后,还有这个权利。虽然在礼法上,蒋太后已经无需向她行妃子礼,但下懿旨的权利,从始至终都掌控在她的手里。

但就在张太后犹豫不决之际,嘉靖抢先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