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论道青城山(2 / 3)

生命之根 西柚无人 1817 字 3个月前

游里读到这句话,最开始还以为是三个境界的不同的真人。后来,自己证道,才知道以前的认识是错误的。于是,回答道,

“三位一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落脚于心念,神人落脚于功业,圣人落脚于名望。心念是基础,功业是手段,名望是结果。”

那年轻人了怔了怔,又点了点头,继续发问,

“修行大道,各家都有各家的法门,道友是否认为有通用的施为之法?”

果然想了一下,说道,

“有。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第二步,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第三步,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果然讲完这三句,大殿中一片安静。庄子的这些语句,在场的大多数人可能都读过,但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作为具体的修行步骤,还从来没有人想过,更没有人做过,更不谈用它来作为修行的具体步骤了。高宗明觉得这次让果然参与论道,真是不虚此行。

“第一步也可以和道德经的第16章相互参照。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果然在安静的大厅中又做了一句补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一个声音从后面远远传来。这名修士显然是熟读了庄子,直接对果然进行考校。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对这种只需要记忆的东西,果然是不害怕的。他的声音立刻响彻在大殿里。

这时,一个坐在左手边的坤道,起身揖首问道,

“大道有境界之分吗?如何知之?”

到目前为止,果然所了解的修行境界划分还是从唐薇和吴婷那里得知的。很显然这位道友问的不是具体修行境界,而是方向性的境界。果然沉默了好一会。大家正因为他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却听见他说道,

“有,可以分为四重境界。第一层境界,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第二境界,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第三层境界,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第四层境界,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矣。”

“芸芸众生当在第四层境界。一般的修行者大都落在第三境界。少数则在第二境界。”

“嗯,这种分法从未听说过,只是听说炼气、筑基、金丹等等。”一位长老抚着胡须说道。

“这是一种大境界,不同于具体的修行境界,当是认知上的大境界。”另一位长老说道。

回答完这个问题。果然以为自己可以休息一会儿。这时,最前排坐着的一个小道士起身问道。他坐在最前排,果然看见他犹犹豫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气问这个问题。

“道,可得学耶?”果然一边搜索,一边思考。通过这次的回答,以前他忽略的问题和疑问,在心中渐渐明晰起来。

“不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两者南辕北辙。”

“但有一个小故事你可以借鉴。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小道士听完,一副懵懂的样子。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