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初到云县(2 / 4)

职,按理说只要肯潜心钻营,未免没有出头之日,可贺俊怀尴尬就尴尬在他初入仕的年纪太大了,家境也较为贫弱,就算是他肯用心钻营,也没有什么贵人愿意提携他,就这么浑浑噩噩的呆了两三年后,他利用自己积攒下来的余银上下打点了不少关系,终于博得了一个沪州某县的主簿官职。

从府衙经历到县衙主簿,这样的调动看似是自降身份,但其实不然,一县主簿比起府衙中随处可见的文事经历而言,手上握着的权柄可要大得多,可以捞油水的空间也要富裕得多,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个难得一寻的肥差、美差!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浑浑噩噩在府衙里混荡了两三年的贺俊怀在调任到沪州小县中当任主簿后,他那如一潭死水般的仕途瞬间活了过来,仅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便从主簿升任至当地的县丞,后又用一年不到的时间调任至临县当任知县一职。

三十七岁当任知县的贺俊怀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人脉,凭借着出色的政绩表现在他三十九岁那年被沪州当地参政看上,举荐其入京进了吏部当任书令史,从掌管一方的县太爷成为了吏部八品的书令史,这品阶看似降了,但却让贺俊怀完成了阶级上的跃迁,摇身一变,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京官的,更何况还是在号称六部之首的吏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吏部两年的当差生涯中可以说是贺俊怀最为重要的两年,他的人脉与关系迅速得以扩张,在武曜三年初时,成功为自己谋得了云县县丞的差事。

这县丞一当就是一年半的时间,换句话说,这位贺俊怀还是当初齐藩在云县造反兵败亲历者。

战后,云县调任了新的知县吴勉,直至吴勉因为重建云县一事爆雷落马后,这位云县县丞贺俊怀却依旧纹丝不动,稳稳地坐着云县县丞的官位。

如今知县换成了许茂典,这位贺俊怀却依旧安在,因此许茂典在来到云县时,就一直没曾对这位神秘兮兮副手放下过戒备之心。

简单来说,贺俊怀此人有着远超县丞官职的人脉与背景,可他却好似脚底生了根般始终未曾离开过云县这片土地,这实在是太让人费解了些,有不俗的人脉关系,他贺俊怀不思向上晋升,却如同狗皮膏药般死死地赖在云县,这里边要说没有猫腻,傻子都不信!

正当许茂典干坐在长椅上神游天外之时,一个穿着儒衫的年轻书吏捧着一沓文册走了进来,将文册轻轻摆放在书桌上后,那书吏毕恭毕敬地朝许茂典弯腰行礼道,“县台大人,这是本县去年一年的案卷,听说您要览阅一番,小人这便送来了。”

许茂典闻言一愣,随后点头示意道,“有劳了,本官确实是想看看往年的卷宗。”

说着,他抬起头去拿对方摆在最上方的文册,边翻页边随意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书吏拱手作礼道,“小人名叫沈滨,字绵福。”

“字绵福?”许茂典微微一愣,放下手中的文册,猛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你有表字?说明你也是个读书人哈。”

许茂典口中的读书人并不是指能识文断字那种程度,而是正儿八经去考过功名的人。

沈滨自然是能理解他话中的意思,点头答复道:“是的,小人还是宣正晚年的秀才……”

“啊?”许茂典有些意外地瞪大了眼,“你还曾是宣正晚年的秀才?”

到不怪许茂典如此惊讶,秀才一般是指考过童试的生员,也算是正儿八经有功名的人,一般是不会到县衙中任职书吏一类的工作的。

书吏这名听起来诈唬,但其实在衙门里的地位很低,一般的秀才是不屑于担任书吏这样的工作的,毕竟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还有比书吏更好的出路。

对于许茂典这样的进士老爷秀才肯定是算不得什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