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的义州太守已到还带来了紧急军情。”
“哦,快快有请!”赵忠闻言忙道。随后,又亲自率领众将前去迎接把朝廷委派的太守接近城内。
帅堂议事厅。
新任义州太守吴世杰正在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辽兴兵犯境连破数城,兵围龙虎关,顺州兵力折损甚多。边关危急,急需救兵。今特命吴世杰为义州太守,坐镇义州。原平叛边军可速速支援龙虎关击败辽军,保我大齐河山。钦此。”
赵忠等众将跪倒接旨:“臣等领旨。”吴世杰道:“赵将军,军情十万火急,还望速速发兵。”赵忠道:“大人之言有理,末将明白。”赵忠与吴世杰迅速交接了义州一应事务。随后,率领烈虎卫三万人马直奔龙虎关而去。
那位说了,北辽怎么又兴兵南下围了龙虎关呢?有道是说书一张嘴,难表两家事。前文书光说烈虎卫平叛的事了,接下来,且听在下说说北辽这次南侵的来龙去脉。
自从天顺三年,北辽惨败,三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大帅、副帅皆已阵亡。北辽皇上耶律基大怒誓要报此大仇。至此,北辽上下抓紧恢复军力,筹备粮草准备再次南下报仇。
继续阅读
四年后,北辽已然恢复元气,军力充足,粮草齐备。这一天,耶律基升殿议事,文武百官齐聚大殿之中。耶律基端坐于皇位之上面向众臣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辽军力充沛,粮草充足。孤欲起兵南下以报四年前之大仇吞并中原,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只见大丞相哈密刚出班跪倒:“启奏陛下,我大辽如今虽已实力大涨,军武强盛,但缺乏一位得力帅才领军。臣以为,如无合适元帅领兵,我大辽不宜南下。”“哦,那依丞相之见,该如何寻找这合适的元帅呢。”耶律基问道。
哈密刚道:“回陛下,我大辽三川六国人才济济。依臣之见,陛下可传旨开设武科场,大辽境内习武之人不分贵贱均可参加。
通过比武论输赢,夺得武状元者可为元帅。如此一来,即可选出人才,又可彰显我大辽按才录用,公平公正,可谓一举两得。”
耶律基听后大喜:“丞相之计甚妙,就按你的意思办。”随后,耶律基传下圣旨:“一月之后,在九龙城大校场开设武科场,夺得武状元者将被封为扫南大元帅,执掌大辽所有兵马,凡大辽境内习武之人无论身份高低均可参加。”旨意传下,辽国习武之人一片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夺那武状元。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这一天,九龙城大校场是热闹非凡。光是观看比武的百姓就有数十万人把个大校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是水泄不通。
三川六国九沟一十八寨一百单八邦的各个举子足有数千人齐聚大校场内。大校场内,各色旗帜迎风招展,一众举子盔甲各异在加上护持考场的一万精兵,远远望去,盔甲鲜明,刀枪明亮是十分壮观。
校场的正中央设有一个巨大的梅花圈,那是众举子比武较量的地方。在校场的正北处搭着一座巨大的帐篷。这座帐篷盖着金顶,整座大帐由上等黄绫布制成乃是一座金顶黄罗帐。这座大帐周围有着数千金甲士卒护卫,这些军卒手持刀枪,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是戒备森严。
这座威严无比的黄罗大帐乃是北辽皇上的御用皇帐。北辽皇上耶律基率领文武百官在帐内观看比武。皇帐的外面还搭有一座帐篷那是下场比武之人标名挂号的地方。
众人等啊等啊,好不容易等到了武科场开始的时间。只见从皇帐内跑出一匹战马。马上之人铁盔铁甲,得胜钩上挂着一口大铁刀。
就见此人马到校场,从背上抽出了一面黄旗。随后,此人催马挥旗绕着校场跑了几圈。边跑边喊:“大辽的各路英雄好汉听着,某家乃是本次武举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