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探秘等腰三角形(1 / 3)

文曲在古 戴建文 1596 字 2个月前

第 134 章 探秘等腰三角形

自等差数列的讲学结束,戴浩文在学堂中的威望更甚。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而戴浩文也未停下授业解惑的脚步。

新的一日,阳光依旧暖煦,洒入学堂。戴浩文站于讲台之上,目光扫过一众学子,缓缓开口:“诸位,前番我们深入探究了等差数列之妙,今次,吾将引领尔等踏入新的知识领域——等腰三角形。”

学子们闻之,皆正襟危坐,眼神中充满期待。

戴浩文拿起一支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规整的三角形,其两腰长度相等。“诸位请看,此乃等腰三角形。两腰长度相等之三角形,即为等腰三角形。”

一学子举手问道:“先生,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呢?”

戴浩文微笑着回答:“判定之法有二。其一,若两腰长度相等,则此三角形必为等腰三角形。其二,若两角相等,则其所对之边亦相等,此三角形亦为等腰。”

为使学子们理解更为透彻,戴浩文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三角形,让学子们判别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阐述理由。

学子们纷纷低头思考,时而在纸上勾勒比划。

少顷,一位学子起身回答:“先生,此三角形两腰等长,定是等腰三角形。”

戴浩文点头称是,又问道:“那此三角形,仅知两角相等,又当如何判断?”

另一学子略作思索后说道:“先生,依您方才所讲,两角相等所对之边相等,此三角形应为等腰。”

戴浩文满意地说道:“善!汝等已初窥门径。”

接着,戴浩文又在黑板上写下“三线合一”四字,问道:“诸位可知此为何意?”

见学子们面露疑惑,戴浩文解释道:“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此乃三线合一。”

为让学子们亲眼目睹这一奇妙特性,戴浩文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质等腰三角形,沿着顶角平分线折叠,展示给学子们看底边上的中线与高重合之状。

“诸位请看,此线既是顶角平分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与高,此即为三线合一之妙处。”

一学子惊叹道:“先生,此真乃神奇之理!”

戴浩文笑言:“此理不仅神奇,更有诸多实用之处。”

他又在黑板上画出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今有一木匠,欲制一等腰三角形之木架,已知顶角为 80 度,求底角之度数。”

学子们纷纷拿起笔计算起来。

片刻后,一位学子起身回答:“先生,底角应为 50 度。因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顶角 80 度,两底角相等,故底角为(180 - 80)÷ 2 = 50 度。”

戴浩文点头:“不错。那再思此题,若已知一腰长为 5 尺,底边长为 6 尺,求底边上的高。”

这下学子们陷入了沉思,纷纷在纸上画图、列式计算。

过了好一会儿,一位聪慧的学子起身说道:“先生,先作底边上的高,将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高为 4 尺。”

戴浩文称赞道:“妙哉!能活学活用,甚善。”

此时,又有学子问道:“先生,这等腰三角形之知识,在生活中还有何用处?”

戴浩文环顾四周,说道:“且看那房屋之顶,有许多呈等腰三角形之状,此乃利用其稳定性。又比如测量河宽,若能巧妙构造等腰三角形,亦可求得。”

说罢,戴浩文在黑板上画出测量河宽的示意图,详细讲解其中原理。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

戴浩文继续出题:“现有一等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