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大棚种植(2 / 3)

杨乾沉默半响后,摇摇头,接着呲溜呲溜的喝起了粥。

“你应该知道这种偏向技术类的东西,我不是很懂,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冬天大棚种植,可以用塑料的那种透明膜。”

张雨梦笑嘻嘻道。

“东西我都已经做好了,就等你批地了!”

好家伙,杨乾这才反映过来,感情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哼,怎么感觉你最近成精了!”

张雨梦立马拿出一份公文递给杨乾。

杨乾立马仔细查看起来。

“郡守府出钱?承包私人?你想什么呢?”

杨乾直接指出公文里面提议的可行性问题。

“在这个时代,最好是公私合营,就算私人方面,也要多个责任方才行。”

“比如,郡守府占五成,剩余的五成可以拉过五个家族过来,但有一点,需要有些威望的,比如老高家,荆淮家之类的。”

“冬天的蔬菜,价格可不便宜,有的是贵族买单!”

不得不说,不光是姜兰等几女,杨乾自己也受不了了。

天天吃肉,腻歪的都快吐了,可没办法呀,有时候腻歪的不行后,杨乾直接喝茶外加马奶酒才能解腻。

这冬天就是不长蔬菜,你有什么办法,上辈子呆习惯了。

什么二十四节气,什么种植时间,跟自己一个城里人有什么什么关系,只要去了超市,全世界的瓜果蔬菜都会有。

如果没有,要么你是个穷逼,要么你去的超市比较小。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乾将公文修改后,立马让姜兰让小丫头下发下去。

采取的方式也比较简单,规定怎么做,应该要怎么做,工序不繁琐。

只有这样才能执行下去,不然,如果工序太过复杂,政令不通,估计到了县就没法传递下去。

这年头的读书人,实在太稀罕了。

唯有用最简单的政令,才能将自己的命令传递到最小的行政单位。

夏国经过法家和郡县制的洗礼,郡国又被杨乾灭了,整体行政单位非常简单,干净。

夏国地方行政区划采取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行政单位。

里是地方上最小的行政管理单位。

说得不好听点,大王的政令也就能到县而已,可在杨乾这里,政令能到里。

因为经常会举办培训班,让一些乡里面的啬夫和游徼这几个有官职的人,前往县城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

乡中的三老负责教育,相当于今天的乡教育局局长;啬夫负责诉讼和收税,相当于今天的乡级法院院长和税务局局长;游徼负责当地治安,相当于今天的乡公安局局长。

还有再下面的亭长,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按照杨乾的要求,亭长任职必须要由退役士兵才能担任。

亭下面是里,夏国其实是没有里正这个称呼的。

一般叫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相当于民国的甲长,解放土改后的生产队长,村民组组长。

杨乾为了方便,就按照里正来叫。

从乡开始到里的官员,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周的时间,前往县城进行培训。

当然,也不是没好处的,这可不是强求,每次都去,一次不落下,那么未来还有晋升的可能。

而且每次去,来回路费报销,还能好好饱餐两顿,加一斗酒水。

杨乾还是那句话,政策就放在这里,就看你们自己要不要了,主打一个自觉,内卷。

当时杨乾发布公文之后,有些里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