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都羡慕皇家,可皇家的苦他们谁知道!我只心疼你罢了!”
朱厚照劝解道:“母后如果实在不愿意,儿臣还未下旨意,他们上书儿臣不同意就是了。”
张太后说道:“罢了,罢了,只是不知此事皇后会怎么想呢。”
朱厚照说道:“若立皇嗣,当从皇后,而后立为太子。”
太后闻言不再言他,这目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刚刚皇帝说的话很对,再说过继的子嗣也是皇后的孩子,这样孩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日后太子为皇帝,皇后就是太后。名分早定,对谁都好。
这也是朱厚照的想法,名分早定,容不得以后再反过头来认自己的父母了。而且自己留给他都是皇帝的班底,容不得他有别的想法。
礼部衙门的正堂中,尚书毛澄端坐在座位上,屋内还有一人,正是杨廷和。毛澄说道:“不知杨阁老来这里有何事?”
杨廷和笑呵呵的说道:“昨日内阁面圣,请求陛下早定国本,陛下已经允准了。”
“哦?是何人所言?”
“梁阁老。”
“谋国善言.....”
“故而今日来是和礼部通告一声。”
毛澄闻言点点头,说道:“何必那么客气,竟然要首辅亲自前来。”
杨廷和看着和自己年龄差不几岁的毛澄,这个弘治六年的状元,心里想道:“毛尚书是天顺四年八月生人.....”
毛澄是弘治六年状元,担任过东宫讲读官,参与编纂《通鉴纂要》和自己一样也是朱厚照的老师。正德皇帝即位后,升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赐四品束带。纂修《明孝宗实录》。不过当时刘瑾当政,对毛澄担任侍读官不满。
但是毛澄仍以侍读学士的身份担任经筵日讲官,历任学士、吏部左侍郎,现任礼部尚书。年纪正当时,此次一旦定立国本,估计就会以礼部尚书身份进入内阁,顶替即将要离开的梁储。
杨廷和心里盘算着,面上仍是十分和善,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我岂能不亲自前来。”
“既如此已经议定,礼部就要着手准备礼仪了,我亲自来做。”
“毛尚书有如此想法,必定万无一失。不仅如此,礼部还需要上书陛下,待陛下正式确认才好。”
“没有正式上书?”
“没有。”
毛澄闻言心里冷笑道:“打的好算盘!如果是陛下的亲儿子,估计轮不到我了。”嘴上却说道:“既如此,内阁为何不直接上书?”
“礼部来上书,名正言顺。”杨廷和认真的说道。其实上什么书,这都是梁储一人向皇帝建议的,压根都没经过内阁,但是为了“一团和气”,杨廷和不得不吃下这哑巴亏。
“杨阁老此言差矣了,为了国家大事,身为臣子上书言事本就是理所应当,怎么能分彼此呢?”
“哈哈哈,毛尚书所言极是,只是由礼部上书会更好一些。”
“为何?”毛澄很是疑问。
“礼部,春也。堂官又叫春官,图个吉利。”
毛澄不可置信的看着杨廷和,这理由简直了!但是他却无从反驳。见杨廷和一脸真诚的样子,说道:“如此也好。”
皇帝如果以后真的生不出儿子,那么这个皇子就是太子,必定要入住东宫。东方为春!
杨廷和接着说道:“毛尚书不要过多担心,自陛下登基以来,群臣屡屡劝解,陛下皆置之不理。然而在昨日陛下竟然同意此事,内阁初闻言也皆欢欣鼓舞。如果陛下晓谕中外,天下臣民也定会兴奋非常。”
毛澄知道杨廷和没说假话。自正德皇帝大婚后,群臣就开始鼓励皇帝要赶紧生孩子了,生不出孩子就赶紧过继一个。
就在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