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引珠搬家时,恰好遇到了杨婶也在搬家。
原本有些颓废的杨婶在看到林引珠也在搬家时突然变得振奋,她幸灾乐祸的开口:“哟,你也要搬走啊?搬去哪儿?”
林引珠懒得搭理她。
前几天陈嫂来拿卤肉就和她说起了杨婶一家,杨婶儿子、儿媳在路口开的那家汤面摊生意惨淡,撑了几个月,连老顾客都不来光顾了,只能收拾铺盖回家了。两人没有收入,杨婶拿着存款不肯交出来,几人拖欠了两个月的房租,房东直接上门将钱讨了回来,顺便将几人赶走了。
杨婶儿媳失望至极,也不想做生意了,几人大吵了一架,准备回老家了。
林引珠对杨婶儿媳印象还不错,只希望她能一直强硬,希望她能挣脱杨家母子的束缚,重新闯出一片天,也希望她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小院空了出来,林引珠便让工人进场施工了。
这活儿林长树干不来,林引珠找了县里有名的、手艺好的专业团队来建房。
刘霖承包了工地的伙食后,请了好几个人帮忙,租下附近的民房作为工地食堂使用。请的人都是工人们的家属,靠谱又能干,刘霖也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了。
他也不怕有人抢他生意了,承包食堂靠的是人脉,当初和他搭话商讨了一番工地卫生的男人正是铁路局的领导,领导指定了他,只要他自己不作死,老老实实干活,就没人能抢他的生意。
工地外头的摊子就更不能抢他的活儿了,他的食堂,饭菜好吃还不贵,工人们也就图个新鲜,偶尔到外面吃一顿,最后还是会回归食堂的。
刘霖还让几人相互监督,保证食堂卫生问题。他心里清楚,他当初就是凭这一点打动了那位领导,才有机会承包下这个食堂。
想到源源不断流进他口袋的钱财,刘霖发誓,他绝对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听说火车上也卖盒饭,等铁路建好后,他还得努力,承包铁路局和火车上的伙食。
刘霖闲着也是闲着,见余云和那边的工地快要完工了,又撺掇着余云和一块开饭店。
余云和落后刘霖许多,刘霖也是想帮兄弟一把。
余云和自然答应,他现在有不少存款,能稳定下来,怎么也比四处摆摊好。
林引珠连着几天往医院跑,给林宝珠送汤,受到两人启发,也决定在医院门口开一个饭馆。饭馆不止卖米饭,还卖粥和炖汤,粥有小米粥、大米粥,倒是不稀奇。那什么鸡汤、鸽子汤,养气补血、活血化瘀的话术倒是吸引不少人。
不过炖汤不便宜,一毛钱一份,都能买两个大馒头了。
起初没几个人买,不过这功效听着挺神奇,他们便去问医生,这汤到底有没有用。
医生也没听过这样的炖汤,一时没人敢给出答案。
一个上了年纪的主任听说后,为众人解惑:“有用,这就是我们说的食补嘛,像红枣、枸杞这些一样,不过他这是煲成了汤。药材炖汤的做法在南方很常见,不过这也不能乱喝,还是得根据人的身体情况来。不过有一点要强调一下,这只是一种食补,不能替代药物啊!喝汤之前最好还是问问医生,以免适得其反。”
这一代人,精神富足但物资匮乏,尽管改革开放后人们手里攒了点钱,但经过前几十年的辛苦劳作,大多数人身体还是比较虚的,年轻时看不出来,一旦病发了就很严重。多吃点肉补一补身体,营养均衡才能养好身体。
且不说现在没有高嘌呤的说法,而且汤的嘌呤有多高取决于食材,一个炖盅也就两三块鸡肉和一丁点药材,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流氓。
开了个新饭馆,林引珠分身乏术,只能多请些人,卤肉铺暂时交给阿晓和林奶奶,她则天天往医院这边的饭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