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加孤僻和不合群。老师常常找我谈话,但并没有什么成果。直到不知哪个老师授意了一个和我同龄的男孩来找我。
在晴朗的下午,放风时间,我坐在枫树下独处,那男孩就来了。他拿了一块甜腻的糯米糕,要给我。我不要,甚至连理都不愿理他,将头别到一边去,看天边的云彩。
“是老师分的,这是你的那份。”他要把糯米糕塞到我手里,而我叫他离我远点。他不听,争执之中,我意外将他推倒在,随后有些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好在柔软的草坪根本摔不疼人。
糯米糕掉在了地上,我想他会哭着跑去找老师,但他没有。他只是很惋惜的说要再向老师要一块了。
“你就是要来了,我也不吃。”我很倔强地说。随后爬上了旁边的树(小时候真的很喜欢爬到树上玩,未能看到更多有趣的风景,毕竟我不太和小朋友们玩)。
男孩像是没了主意般,蹲在原地,嘟嚷着“糯米糕要被蚂蚁吃掉了”这样的话。我不理会他,他便一直说。从闷闷不乐,到好奇,到欢天喜地的语气——“有两只蚂蚁爬到糯米糕上”“他们搬来的支援”“哇,他们要把糯米糕瓜分啦”“哦!另一只蚂蚁大军,他们要打起来啦”“棕色的蚂蚁们抢占先机,夺走了更大的糯米糕”…
继续阅读
我记得那时我很反感他,但我没有办法赶走他,他就这样在树下嚷嚷了一下午,我在树上坐了一下午。后来,我不耐烦了。趁他关注“蚂蚁大战”,从树的另一侧爬下去。没想到他还是察觉了我的逃跑,不假思索地追上我,抓住我的手。
“你干什么?放开我。”“糯米糕…”“不都被蚂蚁吃掉了吗?”“那我带你再去向老师要一块。”“早就被分完了吧!”“那好吧…”
他终于松开了手,慢吞吞地、有点不舍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膜包住的、已经有些压扁了糯米糕。他把它掰成两半。
“这是我那份,分你一半。”他说。委屈且不舍地把一半塞到我手里。
我没了辙,冷着一张脸收下了它,立刻要走。男孩却像狗皮膏药般跟在我后面,喋喋不休地说话,怎么赶也赶不走。
“白锦,白锦——”他开心地嚷嚷:“我知道你的名字。你不知道我叫什么吧?我叫余淮——需不需要我写给你看?…白锦,白锦——我们以后就是好朋友啦!”
“谁跟你是朋友啊!”
“孙老师说,不是亲人,但又在一群小朋友中,和他最亲近,那他就是你的好朋友——你都不理他们,但是你吃了我送你的糯米糕,那我不就跟你最亲近嘛!”
我被他的理论惹得哭笑不得,回头便赶他走,让他不许跟着我。可他不听,就一直跟着我。吵着要和我去玩沙包,去捉迷藏,去看图书…从下午跟到晚上,从今天跟到明天,从夏天跟到秋天…在一个他被老师提问而我给他打手势的合作之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即使后来我在机缘巧合间知道,余淮主动来找我玩不过是老师的嘱咐,我仍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心理鼓动他一直坚持死皮赖脸地跟在我身边,直到我同样向他表示好意。也许是我们有些同病相怜——余淮的父母皆是殉公警察——在节假日,CASP的孩子们被父母接走时,我们能相依相伴,排解孤独。
后来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会在用餐时坐在一起聊天,在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一起爬树逗野猫,一起做小组任务。在我帮余淮作弊之后被老师抓去站墙角。老师抱怨着当初不该叫余淮去找我,这样带坏了我。我知道这是假抱怨,因为老师们仍在把我们分在一组做任务;同龄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老师们严厉打击早恋风气,却默契地不管我们的形影不离。
孩子群里有很多非议,但我懒得搭理,余淮更是好似聋了一般,把男孩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