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五星(3 / 4)

犁汉 痴人陈 2352 字 2个月前

答桉,就是这天下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这种讨论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前汉末世时,天下纲常大乱,民不聊生时,士族们就讨论过这样的问题。

当时天下以天命不在汉,以汉再受命的方法,选贤人居其位,来改变汉运中衰,消除灾厄,而这位贤人就是王莽。

王莽无疑是最符合士族贤人标准的圣王,相信贤人在位,可以使天下重回太平,这也是士族们推举王莽代汉的原因。

但新莽十年,天下反而更乱了,而光武皇帝再兴汉室,让所有士人都知道,这汉家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属,神器不假他姓。

此后汉室为天命一直深入人心,这天下也因太平而越发稳固。

但自桓帝起,这天下就又开始乱起来,而这一次对辅汉士大夫们来说,是又一次冲击,而这一次关于天下如何再太平的讨论,开始席卷士族间。

光何夔知道的就有郑玄说、何休说两种讨论。

何夔躬耕在东莞,离北海国很近,就曾经参加过经学大师郑玄的讲经会,至于何夔为何能入?还是袁术带的,他与袁氏是亲戚,家族虽然没落了,但这个关系还在。

郑玄通过注解《六经》,以微言大义的方式,告诉同辈们,君为臣纲,臣要有德,以及一切礼乐征伐出自天子。以此为准绳,那天下就会重回太平。

换言之,作为臣子不论何种情况都不能犯上,而黎庶即便饿死也只能安为饿殍,也不能反抗。如此,天下将永远太平下去。

初一听此论,何夔觉得滑稽天下,恶犬饿了尚会扑食,何况是人?当其饥馁,想使他不反抗,那怎么可能?后来何夔又一想,以郑玄的意思是,如能使民教化,让他们有纵然饿死也不失臣节的觉悟,那天下可不就是太平了吗!

这让何夔更加鄙薄郑玄,原来在彼辈眼中,教化百姓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安于做饿殍,无耻。此后何夔就开始自己寻找致力太平的答桉。

之后何夔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任城国樊县听过一场何休大经学师的讲经会。同样是对《春秋》微言大义来诠释,何师提出了一个“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转变。

何大师说这天下就是由乱转治,再又治到乱的,此为天命,谁也强求不得。反而如郑玄这种名教丑类,曲解经义,妄图寻一个万世太平,岂不知越是如此,天下越会大乱。

没错,何休和郑玄是死敌,道统之敌,互相视之为异类。

何夔听了何休的话,深表赞同,倒不是因为他们都姓何。而是作为一个躬耕于野的士子,何夔能更多的接触真实的底层社会,对他们的苦难也更有同情,反而是那些不识五谷,将下视为牛马的高粱门宦才会信郑玄那套东西。

当然,也不是他们信,而是他们要让下面信,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同样的,他们也不是说不信何夔的这套。他们最希望的状态是,下面的牛马信郑玄,上面的陛下信何夔。

何休既明此,就知此乱世者当出英雄,为天下再开太平。和关羽认为的一样,他也认为张冲就是这个终结乱世的英雄。

因为早有谶纬预示了张冲此人就是天命之人。

“圣人受命必顺斗,张握命图授汉宝。”

此言为留侯张良获黄石公之书,辅左汉室的谶纬。可见汉家命图为张氏代天所授,今刘氏无德,张氏也将代天收回符命,所以乱世者必张也。

还有第一句“圣人受命必顺斗。”

那是不是说,这天下要归为一个叫阿斗的人呢?

非也!这种直解谶纬,谶面之人,必然是为英雄前驱者,龙隐于泽,必示人以凡,先有潜龙或渊,才能最后龙飞九天。

那如何解这句?

此世的士族子弟都精通谶纬,因为这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