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冬日悲歌1983(上)(2 / 3)

语和日语之外,还精通法、德、西五门语言,并可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中文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

目前为止,仅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其可以确定的行医经历包括但不仅限于:

(a)曾在塞拉利昂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含最不发达国家)行医累计超过六年,期间曾多次在非洲地区的重大战争(包括但不仅限于尼日利亚内战、乌坦战争)期间行医;

(b)有累计5年的无国界医生经历,是无国界医生组织创始成员之一;

(c)有手术记录的手术案例超过五千台,参与了二十余台世界首例手术并担任了其中20场手术的主刀医生。

现已由方尖碑中心认定:其着有专着两本(均为独立作者)、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含独立作者)论文17篇(均不低于SCI2区),其中特种期刊和SCI1区期刊论文12篇。

另有并列作者论文5篇,其中特种期刊和SCI1区期刊论文2篇。

由于长期处于自由医生状态,就诊区域、从业医种均不定,因此暂无社会职务和长期审稿经历。”

……

这天傍晚,通过汪星悦收到上述消息的“老林”和乔公即使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一时间也觉得有些惊讶——上述的每一条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继续阅读

不过,夏希羽并不在意外界的反应,只是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假期。

“虽然我们研究所的同志们去不得北戴河,但考虑到所有同志的住处都已经是现代化的,或者是花园化的,因此在自己的住处休假还是可以的。如果不是黄浦江的水体开始已经发臭,我真的希望能在黄浦江边看看江景。”

至于夏希羽不去黄浦江边的理由……其实不止是一般的河流发臭——

自甲午战后《马关条约》开始,中外企业家开始在黄浦江滨岸以及苏州河沿岸大规模兴建工厂,大量工业废水,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黄浦江,或者先排入苏州河、虹口港、日晖港等,最终汇入黄浦江,导致黄浦江水质逐步恶化。

1963年,黄浦江首次出现黑臭现象。之后黑臭天数与日俱增。黄浦江污染最严重的江段位于城市中心城区。

真实历史中,据1984年统计,中心城区共有企业5111家,工业总产值538.5亿元,职工总数214万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8%、72%和66%。

由于工业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导致“三废”污染尤其严重。这不仅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还危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健康,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1】

因此,夏希羽完全不敢前往无故前往此时的黄浦江边,更不敢随意经过中心城区的河段。

而这样的等待大致要到21世纪初。

于是,他在主导“夏希羽科学家工作室”的工作的同时,顺带在家休养。

次日午饭过后,游琳和游晓莎在魏思齐的带领下,见到了夏希羽。

此时的夏希羽已经“因病”开始休养,因此,夏希羽并没有亲自出门迎接,而是等在二楼的卧室里。

“我听魏思静和魏思齐说,你们俩在明年的正月十五过后就要走了,是吗?”

见母女俩点头,夏希羽关切地询问道:“那你们之后要在香江开餐厅吗?”

“对,我想试试去法国学法餐,老妈还是继续在微羽的食堂里工作。等我在法国待满一年后,我会和老妈以及那位辛格叔叔一起讨论之后,再决定后续的计划。”

“看来你很有想法,这样很好。希望你们到香江之后还可以与我这边保持联系。”

这时,游琳适时提了个问题:“小夏所长,你真的不再过问研究所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