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李卫东设想了一个多频段发射器,能够同时覆盖UHF、VHF等多个频段,确保敌方卫星的信号无论在哪个频段,都无法逃脱干扰。
“我们必须确保这些发射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调整频率,”李卫东在设计图纸上快速标注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干扰成功的几率。”
通过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李卫东和他的团队对电磁波的传播路径进行了大量的计算,确保干扰卫星能够在不同的轨道位置上,针对不同的信号频段进行有效干扰。
接下来,李卫东将目光转向了干扰卫星的轨道设计。为了确保干扰效果,卫星必须能够覆盖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轨道,尤其是那些敌方卫星频繁经过的区域。
李卫东通过超级计算机对全球卫星轨道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决定将干扰卫星部署在低地轨道(LEO)和中地轨道(MEO)。这些轨道距离地面较近,便于进行强功率的电磁波干扰,同时也能覆盖敌方卫星的主要活动区域。
“我们可以通过多颗卫星组成的干扰卫星网络,实现对全球范围内敌方卫星的实时监控与干扰。”李卫东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张卫星网络的分布图,“这些卫星将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协同工作,随时调整干扰目标。”
四合院:坏我名声?直接造谣!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