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接受许攸的建议,曹操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曹操又通过几年时间,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在白狼山之战中,派遣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随后又平定辽东,最终统一了北方。
随着曹操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睢阳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
三分之势
赤壁之战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兴平元年(194年 [67]),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刘璋相继镇压了当地豪强的反抗。建安十二年(207年 [70]),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
曹操统一北方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率大军南下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寄身荆州的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击败,逃至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共抗曹军,周瑜以火攻之计大破曹操 [41],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曹操被迫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后曹军退回北方后,于建安十六年 [60](211年)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 [4],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统一北方,促使三国鼎立形成。孙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濡须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邀请刘备率部进入益州,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
建安十九年(214年), 曹操称魏公,十月汉献帝与伏后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称魏王,建都于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自称汉中王。曹操大军前来欲夺回汉中,不成,于是从汉中退向长安。 [5-6]
孙刘交恶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210年,孙权吞并交趾士夑,取得东南半壁。211年,徙治秣陵,次年(212年 [72]),改秣陵为建业。刘备也乘势占据荆州五郡,成功逼降荆南四郡;周瑜夺取荆州重要战略要地南郡 [10] [42]。
夷陵之战
刘备大将关羽北攻樊,吕蒙上疏孙权说:“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吕蒙遂假称病重,孙权也明令召吕蒙回建业治病。关羽信以为真,把留在江陵、公安的军队调出一部分赴襄阳。孙权得到消息,即令吕蒙进兵。吕蒙到寻阳(今江西九江)把精兵埋伏在船仓里,伪装商人船只,昼夜兼行,遂到南郡。士仁、麋芳不战而降。关羽战士家属,尽在江陵,吕蒙都好生款待,问所不足,疾病给医药,饥寒赐衣粮。关羽听得江陵被孙权偷袭,从前线撤回。将士听到家中平安,生活很好,都不愿跟关羽打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至漳乡(今湖北荆门西),被孙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