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隋(18 / 23)

已获得民众的归心。他即帝位后,首先取消北周官制,恢复汉、魏官制。宇文泰定官制,模仿《周礼》,表示上继西周,实际是想行用一种与汉,魏官制完全隔绝的制度,同时令百官穿着鲜卑服装,称呼鲜卑姓字(如隋文帝姓普六如,字那罗延),希望汉族在复古形式下,逐渐鲜卑化。隋文帝恢复汉、魏官制,就是表示真正恢复了汉族政权。 [175]

突厥

参见:隋与突厥之战

突厥人的骑兵装扮

突厥沙钵略可汗因其妻为北周千金公主,以为北周复仇为借口,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于十二月攻占临榆镇。并联络各部,准备大举攻隋。开皇二年(582年)春,杨坚调整部署,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并不断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突厥。在元景山部击败陈将陆纶水军,攻占损口、沌阳,南朝陈被迫归还胡墅、遣使请和后,又诏令高颎撤军,与陈朝结好,准备发兵北击突厥。杨坚利用突厥各可汗间的矛盾,采纳奉车都尉长孙晟建议,实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先后派出使臣结好西面的达头可汗和东面的处罗侯(沙钵略之弟),以分化、削弱沙钵略的力量。 [105]

开皇二年(582年)五月,沙钵略可汗率本部与阿波可汗等各可汗兵40万突入长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军曾分别在马邑、可洛峐击败来犯突厥军,但未能阻止其攻势。十二月,突厥大军深入到武威、金城、天水、上郡、弘化、延安等地,大掠牲畜、财物等。在周桨之战隋军顽强抗击沙钵略主力后,突厥达头可汗不愿继续南进,引兵自去。长孙晟乘机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帐。沙钵略恐其后方生变,遂撤兵北返。 [105]

隋朝经三年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反攻准备;而突厥则因隋之分化、离间政策,内部矛盾加深,加以灾荒严重,其势愈加不利。三年春,沙钵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四月上旬,杨坚下达“清边制胜”诏令,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20万人分道反击突厥,以从根本上击破沙钵略,稳固北部边防。隋军先后在白道、高越原、灵州、和龙等地各个击败突厥各部,并乘机说服阿波可汗归隋,进一步促成突厥内乱,使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四年春,达头可汗降服于隋。秋,沙钵略因屡为隋军所败和阿波军不断攻击,也向隋求和称藩。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105]

契丹

大业元年(605年),因契丹人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讨伐契丹。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分四道一同进发。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韦云起命令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行军途中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

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句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战果辉煌。“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