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唐朝皇族陇西李氏,被认为是十六国时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旧唐书》和《新唐书》则将李氏的祖先追溯到了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李耳(老子) [11]。而在南北朝后期,李氏家族兴起的关键人物是李虎。李虎在北方的动乱中追随北魏权臣宇文泰,成为宇文氏家族倚靠的“八柱国”之一。李虎死后,其子李昞继续在西魏、北周得到重用,还一度被赐胡姓大野氏,待到北周末年丞相杨坚掌权,才还复本姓李氏 [12] [99] [117]。李昞子李渊自少袭封父爵唐国公,娶宇文泰外孙女窦氏(参见词条太穆皇后),深得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与其妻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喜爱。 [118]
起兵建唐
主词条:隋末民变、晋阳起兵、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隋朝在大业(605年-618年)年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加之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民变四起。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任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210],以北备突厥,并镇压该地区的农民起义。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灭亡的形势不可扭转,于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他左右的谋臣裴寂、刘文静及次子李世民亦纷纷建议起兵以举大事。 [100] [209]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觉得时机成熟的李渊杀死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七月,李渊与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霍邑(今山西霍县),渡黄河,向西南挺进。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一路势如破竹,在同年十一月占领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侑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之变中被杀。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李渊称帝建国,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李渊即唐高祖。此后,高祖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12] [100] [209]
统一天下
主词条:唐朝统一战争
唐朝初期,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从隋朝大业初年的八百万户骤降至二百余万户 [13]。此外,唐朝的北方边境也受到了来自漠北的东突厥的威胁。当时的突厥空前强大,包括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国,甚至是中原地区的窦建德、薛举、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都臣服于突厥。 [13-17]
高祖入主关中前,先派人吹捧瓦岗军领袖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到唐朝建立时,各派政治力量继续在进行角逐。高祖则以关中为根据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世民率唐军攻打割据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九月,薛举死。经过反复较量,至十一月,薛仁杲兵败出降,唐军占有陇右。次年(619年)五月,唐又以反间计策动武威豪族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李轨,不费刀兵便尽有河西走廊之地。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击败勾结突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至此,唐朝不仅巩固了关中根据地,而且发展了实力,可以集中力量经营中原和江南。 [101] [209]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初唐名将李靖
此时,瓦岗军已瓦解,山东大部分郡县已降唐,幽州的罗艺也归附了唐朝。黄河流域形成窦建德的夏政权、王世充的郑政权与唐政权鼎足而立的形势。高祖派李世民东征王世充,郑、夏结成联盟抗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击溃郑夏联军,俘窦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