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五代十国(10 / 27)

),大臣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杀死杨渥。次年(909年),徐温拥立杨渥之弟杨隆演为帝,除掉想自立为帝的张颢,彻底掌握吴国大权。 [7] [54]

唐朝灭亡后,吴国不承认后梁正统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天佑”年号,直到天佑十六年(919年)吴国改元武义,才正式与唐朝切断关系。徐温对内逐步剪除杨氏旧将,以稳固其势力,然而其长子徐知训骄横恣肆,曾因欺负杨隆演而引来兵变后,最后被部下朱瑾杀死。徐温养子徐知诰平定乱事,侍奉徐温颇为孝谨,最后成为徐温的继承人。 [8]杨隆演郁郁而终,其弟杨溥继位,并于顺义七年(927年)称帝,即吴睿帝。同年徐温去世,徐知诰成为吴国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因尊重吴帝和将领而颇得民心。 [9] [61]

吴、吴越、闽并立 [33]

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接受吴睿帝禅让,吴亡,建国齐,都金陵,称江宁府(江苏南京)。两年后徐知诰自称唐室后裔,改姓名李昪,改国号唐,史称南唐,他即南唐烈祖。 [10]李昪建国后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朝政,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的政策,使国力持续强盛,是五代时期少有的经济文化繁盛地区。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去世后,其子李璟继位,即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国力仍然强盛,对外联和契丹压制后周,对四周国家也采取见机入侵的方式,陆续灭闽国与楚国。 [54] [61]

控制江浙的吴越

在南唐东侧,有吴越国。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自镇压黄巢起义中起家。后相继被封为越王、吴王。开平元年(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正式建国,以杭州为首府。吴越控制的地区包括今浙江和苏南的太湖流域,地域狭小,长期受吴或南唐的包围。为求自保,吴越统治者常向中原诸王朝称臣纳贡,以牵制吴或南唐。钱镠在位期间,促进经济发展,保境安民;对外奉中原王朝为宗主国,与吴(后为南唐)敌对,常年征战。另外曾经派使册封新罗、渤海国等国王,海中诸国皆奉他为君长。钱镠病死后,其子孙相继承袭吴越国王。 [54] [61]

内乱频繁的闽国

吴越国往南还有闽国。闽国的奠基者是唐末的武威军节度使王潮,他曾参加黄巢农民起义,通过征战占据今福建省。王潮去世后,其弟王审知执政,并在开平三年(909年)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在位期间对外臣奉中原诸国,与邻国交好,战争很少,社会安定;对内劝课农桑,开辟海港,发展海上贸易,为古代福建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审知去世后,长子王延翰建国称王。自王延翰开始,闽国统治集团内部互相猜忌、斗争,闽国逐渐衰弱。永隆五年(943年),闽景宗王延曦之弟王延政于建州(福建建瓯)称帝,国号殷。隔年闽景宗被大臣所杀,国内大乱。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改国号为闽。同年南唐元宗李璟趁机伐闽国,攻下建州,闽亡。然而吴越趁机介入,闽将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泉州、漳州又为将军留从效所据,南唐最后只获得建州与汀州(今福建西北部)等,与吴越的关系持续恶化。 [54] [61]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湖广与岭南

五代十国时期,湖广至岭南一带有荆南、楚(后为武平军)、南汉和静海等割据势力。

四面称臣的高氏荆南

荆南又称南平国,其疆域约为今湖北省西部。建立者高季兴原为朱温部将,开平元年(907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治所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改向后唐称臣,在同光二年(924年)被唐庄宗封为南平王,正式立国,建都江陵。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表示愿意协助伐蜀,但并未实际行动,而后又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