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兴盛。而吴越国的越器,其烧制技术优良,十分有名 [24]。五代的陶瓷匠师更是创造出“雨过天青”的传世之宝,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25]。制窑技术也远传国外,后梁时期(918年),高丽便学会中国的造瓷技术,并在康津设立了窑厂,此后又陆续传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国 [24]。
造纸
澄心堂纸产于安徽歙县,是五代时期的名纸之一。南唐后主李煜极力推崇此纸,特意将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为澄心堂,作为作诗藏书之地,故此纸名“澄心堂”。自五代南唐后,澄心堂纸一直被列为历代王朝的贡品。 [73]
商业
南唐的唐国通宝2张
由于诸国林立,兵祸连年,五代十国期间各地的商贸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如蜀国法令规定:“不许奇货东出”后周规定贩运食盐不得逾越漳河。但是,通商贸易、互通有无是大势所趋。当时南方政权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湖广要靠卖茶和通商,运茶到黄河一带,交换衣料和战马以获利。江南人所需的一部分食盐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中原王朝从契丹、回鹘、党项买马,蜀向西边各少数族买马。这些区域彼此互通有无,并与华北、外国通商贸易,商业十分兴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 [19] [57]
继续阅读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兴旺,东自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三佛齐,都有商业往来。明州、福州、泉州、广州都是外贸重要港口。吴越、南吴和南唐从海外输入“猛火油”使用,还从海道再输往别国。 [57]
文化
播报
编辑
主词条:五代十国艺术
五代十国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 [27]
史学
中华书局点校版《旧唐书》书影
五代十国时期最重要的史学着作是《旧唐书》。在唐代,原有吴兢、韦述编撰的前朝国史,历朝实录也比较完备。但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战争,历朝实录多有亡佚,特别是唐武宗以后六十年的实录未能流传下来。这使唐史的修撰遇到困难。五代时,政府首先重视了搜集唐史料的工作。梁末帝下诏征集唐代的家传以及公私章疏;唐明宗设三川搜访图籍使到成都一带搜寻唐实录,并明令保护唐人碑碣,这就为《旧唐书》的编撰做了重要而及时的准备。后晋天福六年(941年)至开运二年(945年),刘昫(挂名监修)、赵莹、张昭远等人撰成《唐书》二百二十卷(今本均为二百卷),后世称为《旧唐书》。尽管历来认为《旧唐书》有不少缺点,主要是对原始材料缺乏加工,唐宪宗以前多照抄国史、实录,而唐穆宗以后系编纂杂说、传记,但也因此保存了大量唐代的原始资料,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重视。 [18] [71]
此外,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时的朝野逸事,王定保撰《唐摭言》详述唐代贡举制度,尉迟偓撰《中朝故事》记载唐末四朝的旧闻,刘崇远撰《金华子》记叙唐末朝野故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记载唐及五代土人逸事,等等。这些五代十国时期的撰着都有不同程度的史料价值。 [18]
文学
文章
五代诗、文沿袭晚唐遗风,崇尚词藻华丽,大多内容空洞。时当乱世,士人大多竞以科举入仕。如冯道所说:“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