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西夏(7 / 22)

读,后面更精彩!

雍熙四年(987年)二月,继迁攻夏州,败宋军于王庭镇,进围州城。 [142]又配合辽军,不断袭击宋西北边境。宋以屡次用兵失败,疑李继捧泄露朝中机密,出继捧为崇信军节度使;继徙陕西路威德军节度使。端拱元年(988年)五月,采用宰相赵普“以夷制夷”的策略,重新起用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及银、夏、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赐姓名赵保忠,回镇夏州,令其招抚继迁。 [143]李继捧回到夏州,与李继迁通款,继迁则通过继捧与宋虚与周旋。淳化元年(990年)十月,继迁攻夏州,获胜,并向辽报捷,时辽与宋战于徐河失利,为促继迁进兵,乃于十二月,晋封继迁为夏国王。 [144]二年八月,遣使以收复银、绥二州告辽,上宋所颁敕命,并屯兵王庭镇,伺机再复夏州。九月,继迁被继捧夜袭,败逃途中,又遭族兵重创,于是又逃入地斤泽。 [145]

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21-22]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21-22]

兴庆立国

夏景宗李元昊

李德明继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李德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不如怀远形势有利。1020年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 [20] [23]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 [18]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宋天圣十年(1032)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 [7], [22]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并开始使用西夏自己的年号。 [24]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饰,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肃州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即宁夏北部,甘肃小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22]

宋宝元元年(1038)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朝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李元昊频繁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公开断绝了西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向宋朝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西夏仍愿同宋朝和好之意。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和战北宋

好水川之战

李元昊称帝之后,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