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二年(1568年)
[204]
抄旧,即户部官员连年照抄户口数。
隆庆三年(1569年)
[205]
抄旧
隆庆四年(1570年)
[206]
抄旧
隆庆五年(1571)
[207]
抄旧
万历六年(1578年)
[208]
-
万历三十年(1602年)
.5 [209]
口半,即“五分丁”,此年垦田面积达倾,为明代之最。
泰昌元年(1620年)
[210]
-
天启元年(1621年)
[211]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抄旧
天启三年(1623年)
[212]
抄旧
天启五年(1625年)
.5 [213]
抄旧,口半。
天启六年(1626年)
.5 [214]
抄旧,口半。
注:本表数据出自《明史》、《明实录》。
文化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明朝文化
图书
明成祖时期,朱棣令编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解缙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 [215]《永乐大典》有卷,又凡例、目录60卷,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
永乐大典
哲学
主词条:阳明学、泰州学派、童心说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216]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 [217]
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218]
王守仁
王艮
李贽
王夫之
王守仁
王艮
李贽
王夫之
文学
主词条:三言二拍、明代四大奇书、公安派、竟陵派
《金瓶梅》书影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219]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被称为四大奇书。 [219]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